搜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派遣

位置:搜成语 > 词典大全> 派遣

派遣的近义词是什么?

派遣的近义词

  • 吩咐  口头指派或嘱咐。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和尚﹞走出来吩咐道人摆茶果点心。”  ▶《红楼梦》第二三回:“不过怕我进园淘气,吩咐吩咐。”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还不停地接电话,指示着,吩咐着,命令着,并严厉训斥那些办事拖泥带水的人。”
  • 调派  (调派,调派)调动分派,安排。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各关所有外国人帮办税务事宜,均由总税务司募请调派。”  ▶曹禺《日出》第二幕:“就这么说定了,在银行那笔款子我就替你调派了。”徐光耀《平原烈火》四六:“听说唐邱的警察所长调派到城里去啦,说今天就要走,你们听说了没有?”
  • 差使   1.指官职,职务。  ▶宋·苏辙《条例司乞外任奏状》:“右臣近蒙圣恩召对,便殿面赐差使。”一般指临时委派的职务。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  ▶伯牙讨得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  ▶《老残游记》第四回:“那怕不是立刻就有差使的吗?怎么样不给你老道喜呢!”  
  • 特派  特别派遣。  ▶清·沈初《西清笔记•纪职志》:“新正,重华宫联句,先期南书房进绿头籤,上列诸臣衔名……候上择定。近常派二十八人,或有奉特派在名籤外者。”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清朝政府为要镇压两湖的革命运动,特派满人瑞澂到武昌来接替陈夔龙做总督。”
  • 丁宁  (丁宁,丁宁) 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  ▶《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勇怯尽应。”  ▶韦昭注:“丁宁,谓钲也,军行鸣之,与鼓相应。”  2.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  ▶唐·王建《宫词》之二九:“琵琶先抹六幺头,小管丁宁侧调愁。”  ▶清·黄景仁《绮怀》诗之二:“敛袖搊成絃
  • 打发  (打发,打发) 1.派遣。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二摺:“我着员外打发你去。”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向道臺又打发一个管家,拿着一百两银子,送到鲍家。”  ▶丁玲《母亲》:“大姑奶奶又打发人回去拿了小毛衣来。”  2.使离去。  ▶元·无名氏《村名堂》第二摺:“那箇弟子孩儿,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罢!
  • 选派  (选派,选派)挑选符合条件的人委派工作。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那些钱庄帮得了这个批……便大家商量,选派了两个能干事的人,写好了禀帖,到南京去控告。”  ▶沈从文《从文自传•辰州》:“我们既编入支队司令的卫队,除了司令官有时出门拜客,选派二十、三十护卫外,无其它服务机会。”
  • 役使   1.驱使;支配。  ▶《管子•轻重丁》:“故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二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  ▶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三:“因为他们天天在工厂作工,天天役使自然,利用自然,所以他们也瞭解自然了。”  2.供服役的人。  ▶《汉书•李寻传》:“日且入,为妻妾役使所营。”
  • 使令   1.差遣,使唤。  ▶《孟子•梁惠王上》:“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神君声诺道:‘真君遣何方使令?’”  ▶《水浒传》第一一•回:“次日,王都尉自来问宋江,求要铁叫子乐和,闻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  ▶清·唐甄《潜书•去奴》:“有一奴一婢以供使令,已过望矣。”  2.亦作“使伶”。供
  • 差遣   1.派遣。  ▶《魏书•于烈传》:“﹝咸阳王·禧﹞曾遣家僮传言于烈曰:‘须旧羽林、虎贲执仗山入,领军可为差遣。’”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卫士,各立名簿。其三年以来征防差遣,仍定优劣为三第。”  ▶《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心里想道:‘这回老太太的事倒没有东府里的人多。’又将庄上的弄出几箇,也不敷差遣。”  2.宋代官员被
  • 指派   1.指名派遣,委派。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七:“全班的学生,除几个已经被指派过以外,都在肚里预备着讲演的材料,恐怕被指派着。”  ▶周立波《扫盲志异》:“我是扫盲工作委员会指派来的。”  2.指摘。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五:“嗐!我又指派你的不是了。”  ▶克非《春潮急》七:“切忌把我们自己看得了不起,把人

派遣意思:差使人到某处做某事。
  ▶老舍《四世同堂》六:“日本人一时绝难派遣成千成万的官吏来,而必然要用些不抗日的人们去办事。”
  ▶刘白羽《火光在前》第一章:“他一九三三年奉党的派遣,在这洪湖区湖沼地带打过一年游击。”
------------------------------
派遣
 补证条目
差使人到某处做某事。
▶《遐迩贯珍》1854年第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