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搜成语 > 诗词大全> 论俭约翻译

论俭约翻译

查看论俭约全诗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是有兴土木的大事,必须以物资人力来衡量利弊。当初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的人力极为多数,而没有抱怨的人,顺应了力量,众人能享受建设成果。秦始皇营建宫室,但人民非常反对,因为(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欲,不和人民一起享受。朕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工具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所以打算放弃。古人曾说:‘不做没有益处的事,只挑有益的做。’‘不显耀可以引起贪欲的财货,免得搞乱人民清净的心思’。所以可知显耀财货,他的心一定被污浊了。就像雕镂器物,珠玉服玩,如果只知道享受它们,那么灭亡的时候就能数着日子到来了。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若装饰过于豪华,便一切都停止供应并查处。”所以二十年来,风俗简朴,衣服没有锦绣,财产富饶,没有饥饿的坏情况。

  贞观二年,公卿上奏说:“依《礼》中所讲的,六月夏日,可以居住在凉台,但是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非常潮湿,所以请求修建一座暖阁让您居住。”太宗说:“朕有哮喘病,难道就不怕潮湿?但如果修建的话,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以前汉文想修建露台,因为怜惜十户百姓家产(而放弃这个想法),朕功德不及汉文帝,而比他还要奢侈浪费,难道是为人父母的道理吗?”所以再三上书,太宗就是不允许。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用华丽的装饰宫殿,游览、观赏池台,是帝王想做的事情,(也是)百姓不希望(帝王)做的事情。帝王想要做这些的原因是要享乐,百姓不希望的原因是(那样会造成他们)劳弊。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施行的话,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的事情,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我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决定,如果能自我约束,如果百姓不想做,就能够顺应他们的情况。”魏徵说:“陛下本来已经爱民,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臣听说:‘为别人着想的人能康健,以自私夺利为思想的人不能长存。’隋炀帝思想贪得无厌,只喜欢奢侈,主管官员一旦有大工程,稍不如意,就以严刑待之。上级喜欢的,下级就千方百计奉承,长此恶性循环,直到灭亡的一天,不是书中记载,陛下也亲眼目睹过。因为他(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让陛下取代。陛下如果能吸取教训,现在就不仅仅是这样了。如果不知足,就比这还要严重得多。”太宗说:“爱卿所说的很好!不是你,朕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近来读《刘聪传》,书中说刘聪准备给他的刘皇后建造华丽的宫殿,廷尉陈元达对此痛切地陈词,竭力劝谏刘聪不要这样做,刘聪听后大怒,命令把陈元达斩首。后来,刘皇后亲手写了奏疏替陈元达求情,在文辞和道理上都很恳切,刘聪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而且内心感到很惭愧。人们读书,都是要增长见识,使自己获得好处,我看这件事,可以作为借鉴。近来我想营建一座宫殿,并加造层楼,现在从蓝田采办的木料,都已齐备。但遥想起刘聪这件事,我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令说:“我听说,死是人生的终结,它让人回归到自然,葬就是收藏,要让别人不能再看到自己。上古的风俗,并没有堆坟树碑。只是到了后世,才在葬礼仪式上下工夫。有人讥刺葬礼奢侈,这并非是吝惜钱财,而是为了提倡节俭薄葬,避免贻害自己和子孙。所以,唐尧很圣明,死后葬在谷林,仅在坟边栽上树木作为标记。秦穆公是明君,去世后葬在橐泉,并没修筑高大的陵墓。孔子是孝子,他把双亲合葬在防这个地方,只有墓穴而不堆坟。延陵是慈父,他本可以在嬴、博两地之间埋葬他的儿子,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心里怀着长远的考虑,他要使儿子的尸体安然地埋于地下,而不是为了获得后世的赞美之辞。相反,吴王阖闾违背礼制,用珠玉做成野鸭大雁,作为陪葬。秦始皇荒淫无度,坟墓里有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季孙在鲁国擅政,他用玛瑙之类的美玉装殓尸体。桓魃在宋国专权,墓葬建造石椁。这些人都是因为在墓里埋藏了大量的财物而招致了灾祸,由于墓里有利可图而遭受折辱。有的坟墓在发掘之后,葬器都被焚烧在墓穴中,有的棺椁被打开,尸骸暴露在旷野。仔细思量往事,岂不让人悲哀。由此看来,奢侈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节俭的人可以为人师。我位居四海之尊,承接百王之弊,如果不明白如何教化百姓,睡到半夜都会为之恐惧忧虑。虽然现在丧葬的法规,在仪制中已经有详细的记载,对违礼的处罚,也在刑书中写明了,但是皇亲贵族之中依然有很多人还在沿袭着陈旧的习俗,民间很多百姓也在葬礼时奢侈靡费,伤风败俗,用厚葬来供奉死者,用高坟来表示孝道,衣衾棺椁,力求雕刻华丽,灵车冥器,也尽用金玉装饰。富贵人家破坏法度,相互炫耀,贫穷之家倾家荡产,彼此攀比,这样做有伤风俗,无益教化,造成的危害已经很深了,现在,对此应予惩治革除。凡王公以下,直至百姓,从今以后,希望各州府的官员严格检查,葬礼如有不遵照律令格式的,根据情节定罪。京城里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如有违反,要写下罪状上奏朝廷。”

  岑文本担任中书令要职,但他的房宅却低下潮湿,没有帷帐之类的装饰,有人劝他买房置地,文本叹息道:“我本来只是汉水南边的一个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只是凭借一点文墨,就当上了中书令,我已经很满足了,现在我享受着这么高的俸禄,已经感到很惭愧了,还买房置地干什么呢?”听他这么说,劝他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户部尚书戴胄去世后,唐太宗见他的居所很简陋,没有地方祭拜吊唁,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专门为他营造祭拜之庙。

  温彦博官居尚书右仆射,但是家中贫困没有正室,他死后,只有在旁屋祭奠。唐太宗知道后叹息不已,下令为他营造祭庙,又馈赠给他的家人丰厚的物资。

  魏徵的住宅开始时没有正堂。一次他生病,唐太宗当时正要营造小型的宫殿,于是停下工,用这些材料为魏徵营造正堂,五天就完工了,唐太宗还派使者赠送给魏徵喜欢的素布被褥,以成全他节俭的志向。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自古帝王凡是有兴土木的大事,必须以物资人力来衡量利弊。当初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的人力极为多数,而没有抱怨的人,顺应了力量,众人能享受建设成果。秦始皇营建宫室,但人民非常反对,因为(始皇)是为了满足其私欲,不和人民一起享受。朕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工具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所以打算放弃。古人曾说:‘不做没有益处的事,只挑有益的做。’‘不显耀可以引起贪欲的财货,免得搞乱人民清净的心思’。所以可知显耀财货,他的心一定被污浊了。就像雕镂器物,珠玉服玩,如果只知道享受它们,那么灭亡的时候就能数着日子到来了。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若装饰过于豪华,便一切都停止供应并查处。”所以二十年来,风俗简朴,衣服没有锦绣,财产富饶,没有饥饿的坏情况。

  贞观二年,公卿上奏说:“依《礼》中所讲的,六月夏日,可以居住在凉台,但是现在夏天暑气没有退却,秋天凉气刚刚开始,皇宫中非常潮湿,所以请求修建一座暖阁让您居住。”太宗说:“朕有哮喘病,难道就不怕潮湿?但如果修建的话,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以前汉文想修建露台,因为怜惜十户百姓家产(而放弃这个想法),朕功德不及汉文帝,而比他还要奢侈浪费,难道是为人父母的道理吗?”所以再三上书,太宗就是不允许。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用华丽的装饰宫殿,游览、观赏池台,是帝王想做的事情,(也是)百姓不希望(帝王)做的事情。帝王想要做这些的原因是要享乐,百姓不希望的原因是(那样会造成他们)劳弊。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施行的话,那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的事情,实在不可以强加在百姓身上。我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件事都可以自己决定,如果能自我约束,如果百姓不想做,就能够顺应他们的情况。”魏徵说:“陛下本来已经爱民,每每约束自己来顺应百姓。臣听说:‘为别人着想的人能康健,以自私夺利为思想的人不能长存。’隋炀帝思想贪得无厌,只喜欢奢侈,主管官员一旦有大工程,稍不如意,就以严刑待之。上级喜欢的,下级就千方百计奉承,长此恶性循环,直到灭亡的一天,不是书中记载,陛下也亲眼目睹过。因为他(炀帝)暴虐,所以顺应天命让陛下取代。陛下如果能吸取教训,现在就不仅仅是这样了。如果不知足,就比这还要严重得多。”太宗说:“爱卿所说的很好!不是你,朕怎么能听到这番忠言?”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近来读《刘聪传》,书中说刘聪准备给他的刘皇后建造华丽的宫殿,廷尉陈元达对此痛切地陈词,竭力劝谏刘聪不要这样做,刘聪听后大怒,命令把陈元达斩首。后来,刘皇后亲手写了奏疏替陈元达求情,在文辞和道理上都很恳切,刘聪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而且内心感到很惭愧。人们读书,都是要增长见识,使自己获得好处,我看这件事,可以作为借鉴。近来我想营建一座宫殿,并加造层楼,现在从蓝田采办的木料,都已齐备。但遥想起刘聪这件事,我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下令说:“我听说,死是人生的终结,它让人回归到自然,葬就是收藏,要让别人不能再看到自己。上古的风俗,并没有堆坟树碑。只是到了后世,才在葬礼仪式上下工夫。有人讥刺葬礼奢侈,这并非是吝惜钱财,而是为了提倡节俭薄葬,避免贻害自己和子孙。所以,唐尧很圣明,死后葬在谷林,仅在坟边栽上树木作为标记。秦穆公是明君,去世后葬在橐泉,并没修筑高大的陵墓。孔子是孝子,他把双亲合葬在防这个地方,只有墓穴而不堆坟。延陵是慈父,他本可以在嬴、博两地之间埋葬他的儿子,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心里怀着长远的考虑,他要使儿子的尸体安然地埋于地下,而不是为了获得后世的赞美之辞。相反,吴王阖闾违背礼制,用珠玉做成野鸭大雁,作为陪葬。秦始皇荒淫无度,坟墓里有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季孙在鲁国擅政,他用玛瑙之类的美玉装殓尸体。桓魃在宋国专权,墓葬建造石椁。这些人都是因为在墓里埋藏了大量的财物而招致了灾祸,由于墓里有利可图而遭受折辱。有的坟墓在发掘之后,葬器都被焚烧在墓穴中,有的棺椁被打开,尸骸暴露在旷野。仔细思量往事,岂不让人悲哀。由此看来,奢侈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节俭的人可以为人师。我位居四海之尊,承接百王之弊,如果不明白如何教化百姓,睡到半夜都会为之恐惧忧虑。虽然现在丧葬的法规,在仪制中已经有详细的记载,对违礼的处罚,也在刑书中写明了,但是皇亲贵族之中依然有很多人还在沿袭着陈旧的习俗,民间很多百姓也在葬礼时奢侈靡费,伤风败俗,用厚葬来供奉死者,用高坟来表示孝道,衣衾棺椁,力求雕刻华丽,灵车冥器,也尽用金玉装饰。富贵人家破坏法度,相互炫耀,贫穷之家倾家荡产,彼此攀比,这样做有伤风俗,无益教化,造成的危害已经很深了,现在,对此应予惩治革除。凡王公以下,直至百姓,从今以后,希望各州府的官员严格检查,葬礼如有不遵照律令格式的,根据情节定罪。京城里五品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如有违反,要写下罪状上奏朝廷。”

  岑文本担任中书令要职,但他的房宅却低下潮湿,没有帷帐之类的装饰,有人劝他买房置地,文本叹息道:“我本来只是汉水南边的一个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只是凭借一点文墨,就当上了中书令,我已经很满足了,现在我享受着这么高的俸禄,已经感到很惭愧了,还买房置地干什么呢?”听他这么说,劝他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户部尚书戴胄去世后,唐太宗见他的居所很简陋,没有地方祭拜吊唁,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专门为他营造祭拜之庙。

  温彦博官居尚书右仆射,但是家中贫困没有正室,他死后,只有在旁屋祭奠。唐太宗知道后叹息不已,下令为他营造祭庙,又馈赠给他的家人丰厚的物资。

  魏徵的住宅开始时没有正堂。一次他生病,唐太宗当时正要营造小型的宫殿,于是停下工,用这些材料为魏徵营造正堂,五天就完工了,唐太宗还派使者赠送给魏徵喜欢的素布被褥,以成全他节俭的志向。

推荐古诗: 后宫词日日为有红豆词(南国秋深可奈何)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寄龚实之正言(台省诸公岁岁新)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长干曲四首(君家何处住)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

推荐诗句: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百喙一词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 败材伤锦  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