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搜成语 > 诗词大全> 孔子欲讨齐翻译

孔子欲讨齐翻译

查看孔子欲讨齐全诗

  春秋时,齐简公四年,齐国大臣陈成子弑杀齐简公,拥立齐平公,自任国相。这时,孔子找到鲁国的国君鲁哀公,请求讨伐陈成子。鲁哀公:“这件事你去找‘三子’(当时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跟他们说吧。”孔子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三子”,遭到了拒绝。对此事,《 左传》 的记载是:“孔子请求讨伐齐国,鲁哀公说:“鲁国比齐国弱已是很久的事实了。你说要讨伐他,结果会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陈成子(即陈常)杀了他的国君,齐国老百姓不拥护的有一半,现在用鲁国的全部力量和齐国的一半力量,共同去讨伐,是可以胜利的。”对于这件事,有人评论说:孔子怎么会去计较实力的大小呢?他重在讲仁义,只要从仁义的角度把道理讲清楚就够了,如能顺乎民心而代天讨伐,还用担心不会胜利吗?假如鲁哀公接受了孔子的请求,派孔子出使周朝天子,请求周天子,给陈成子定罪、天下共讨,问题就解决了。至于说能否胜齐的实际力量,在孔子看来是十分次要的。

  我认为,鲁国因弱小不能讨伐齐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人与陈成子一样居心不良,因而不想伐齐,周天子失去了权威也不能伐齐,这是全国没人不知的道理。那么,孔子的这一举动,难道真的是想以鲁国一半去与齐国相拼吗?不是的。孔子看到,当时鲁国的“三子”目无君主与陈成子是一样的,因此,他的这一作法并不在于去打仗,而在于这样做,上可以使鲁哀公觉悟,下可以警告‘三子”,如果鲁哀公明白了孔子的本意,就会认真看待三臣谋权,谋图不轨的事实,设法加以控制,并且起用孔子执掌国政,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也就不难恢复了;假如“三子”因孔子的举动而受到震警,一定会说:鲁国比齐国小,齐国的大臣杀了君主,大家要去讨伐;我们三人如去杀君主,像齐、晋这些大国,怎么会置之不理呢?可惜的是,鲁国的君臣都未能明白圣人的这番深意,二年后,孔子死。又过了十一年,鲁哀公竞在三位大臣的威逼下流亡到越国,与齐简公相比,只是落个全尸了,被大臣推舞,其结果是一样的。

推荐古诗: 轻肥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遣怀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秋登兰山寄张五漆园送梓州李使君出守桐庐道中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洞仙歌(冰肌玉骨)

推荐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