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洛阳经历黄巢之乱,城内无人居住,周围县城荒废坍塌,残破砖石只能筑起三座小城,又遭李罕之争夺,只剩下断坦残壁。张全义招抚流民整理修造,又成为强大的军镇。《 五代史•张全义传》 记载十分简略,《 资治通鉴》 虽稍微详细些,也不够详尽.我就选取张文定公所著《 洛阳摺绅旧闻记》 ,节选其中要点记录如下:“如今江淮一带遭受战争创伤的土地,绵延数千里,地方官吏因为守边保障的功劳,越级提拔的,不知有多少人.至于真能象张全义所作所为的,我还没有见过.难道编修史书受行文法则局限,讥评议论受限制而不能任情吗?全义刚到洛阳,在部下一百人中,选出十八个有能力的人,称他们叫屯将,每人发给一面旗帜、一张文告。在原有十八县中,让他们招募农民象原先一样种田,流民逐渐回归。再挑选十八个有能力的人,称他们作屯副,安抚那些回归的百姓,除杀人者处死,其余只用权刑,不用重刑,不交租税,回归的人慢慢多起来。再挑选十八个熟悉写字计算的人,称他们作屯判官,不到一、二年,每屯人口达到数千户。农闲时,选拔青壮年,教他们使用弓箭刀枪,为他们制定前进后的规矩。实行一二年,得到壮丁二万多人,有盗贼就及时捉拿。关卡集市的捐税,几乎等于没有征收,刑罚宽容,手续简便,远近百姓前米投奔如同赶集,五年之内,号称富裕,于是奏请每县任命县令,建立文书,进行管碑。他喜爱努力耕织的百姓,了解到谁家蚕养得好,麦种得好,必定到这家来,召集全家老小亲自慰劳他们,又给美活、食物、茶叶、果品,送给布料、衣衫,裙子、裤子,人人喜笑顾开。见到农田的没有野草的,必定下马观看,召来田主赏给衣服;如果庄稼下有草,地犁得不透,就当众指责他。有人诉说缺少耕牛,就召来当地部长、伍长责备说:‘这一家缺少耕牛,为什么不发动众人来帮助?’从此百姓把务农植桑作为主要职业,家家粮食有储积,发生水旱天灾无人挨饿。在任四十多年,至今受到祭祀。”啊,如今的正人君子们,难道也愿拿出全义那样的善心来施于众人吗?
推荐古诗:
轻肥、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遣怀、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秋登兰山寄张五、
漆园、
送梓州李使君、
出守桐庐道中、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洞仙歌(冰肌玉骨)
推荐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