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搜成语 > 诗词大全> 滇游日记十三翻译

滇游日记十三翻译

查看滇游日记十三全诗

  戊寅年(崇祯十一年,1638)十二月初一日在官庄茶房。此时顾仆的病虽然稍稍痊愈,但屏弱得十分厉害,还不能行走。打算等候活佛寺的僧人心法来后,同去黑盐井,绕两天的路程,到姚安府,因为这条路勉强能够通行,不必等街子天。

  初二日、初三日、初四日在茶房。悟空天天去求人施舍米以提供饭食,而顾仆仍和原来一样屏弱。心法也没来到。初五日在前攀登雷应山的众位蜀地僧人返回。众位僧人等着明天去马街,由马街往炉头出到大姚县。我还是想跟随他们走,但生病的人不能迅速消除疾病,因此郁郁不乐。

  马街在西溪东坡上,南面距离元谋县二十五里,北面距离黄瓜园三十五里,东面到雷应山著口十里,西面到溪西坡五里,位于大坞的适中处。大坞东西两边抵达山,直距共有十五里,南边抵达山,北边越过金沙江,直距共有一百三十里,是延伸最远的平坦山坞。山坞东南有房舍聚集,名官庄,是黔府的庄田。茶房就在马街所在的坡北。

  元谋县在马头山西面七里处,马街南面二十五里处。正南三十五里处是腊坪,和广通县接壤;正北九十五里处是金沙江,渡过江往北十五里是江骤,和黎溪接壤;〔江骚在金沙江北岸,大山的南面。从江释背后往北越坡五里,有块古石碑,写着“蜀滇交会”四个大字。然而此骚在江北,这里前后二十里的地方,就是所说的江外,又属于和曲州;元谋县北部的边界,其实是九十五里而已。江释从前有骚垂。二十年来,道路不通,长期没有行人,如今只是由金沙江巡检司带管。〕正东六十里处是墟灵释东面的岭顶,与和曲州交界;正西四十里处是西岭,与大姚县交界。这里北方远处和会川卫正对,南方远处与新化州正对,东方远处和嵩明州正对,西方远处和大姚县正对。东部的大山是墟灵骚与雷应山,南部从大麦地开始,一直往北延伸到金沙江南岸,横贯二百里,整整挡住了半边天。西部的山层层叠叠,错落耸出,也是从南往北延伸。县治的支脉,南部从楚雄府定远县东延伸来,分出一支结为县治。其余往西绕的一支脉,从县西北延伸十五里,到西溪口为止,这是第一层;又有一支脉南部从定远县分支过来,和县西的支脉一齐平行往北延伸,延伸到西溪口,靠东的支脉已延伸到尽头,这一支脉和另外的山脉平行往北延伸,到扁担浪才停止,这是第二层;又有一支脉西部从定远县西界与姚安府东界的分支往东伸过来,和扁担浪的支脉一齐平行往北延伸,中间以宜林后水为界,就是所谓的西尖界岭;又有一支脉西部从姚安府东北边的分支往东伸过来,和西尖界岭一齐平行往北延伸,中间以炉头溪水为界,就是所谓的炉头西边的乱石冈;又有一支脉从定远县西北妙峰山的分支往东伸过来,和乱石冈一齐往北延伸,中间以河底的水为界,就是所谓的舌甸独木桥西山。各支山脉夹带的川流都向北流出去,有的汇入西溪,有的流出宜榷后流入金沙江,所以从县城往北,其西部各支山脉,一支延伸到尽头后,一支又重新伸出,像鱼鳞那样有秩序地往北延伸到金沙江。其东部的水都小,只有墟灵释一股比较大,南部源出于马头山的南边,流经县治东后往北与西溪汇合。从这里往北,西溪东边的村庄,傍靠东部山麓的很多:从官庄往北,十里是环州释,又十里是海闹村,〔靠近西溪东岸,是活佛出生的地方,距离活佛寺二十五里。这个村里有木棉树,大得五六抱才能围住。元谋县境内木棉树最多,这里的更是高大。〕又十五里是黄瓜园。西溪西边的村庄,傍靠着西部山麓的也很多;西坡下村和官庄对峙,往北十五里是五富村,又十里是宜林村,又往北越岭二十里是扁担浪,于是两边的山夹着西澳往北,到金沙江为尽头。

  西部众多的山脉,都是来自于定远县的夹带川流的分支山脉,往东北延伸到金沙江结束。其西北又有大山的方顶,矗立在北部,和金沙江北岸“蜀滇交会”之岭,并排占据了北部天际。从坞中向北遥望,像两道眉毛高高排列在坞口那里。我当初认为都是金沙江北岸的山,到抵达金沙江边时,才知道江流从两座山中间,由北向南,绕流过在江北岸的东山和江西岸的西山,而这座方顶的山,还是在金沙江的南岸。其山一名方山,〔和山形相象。〕一名番山,〔根据所在地。〕因两个字音相近而用来取名。这里仍然属于大姚县,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的直榷境内,东边濒临金沙江。因此这座山又从西北北胜州界内绕出东南,以金沙界为外界,中间怀抱姚安府、姚州和大姚县,和元谋坝子西部山环绕、汇合,从而对峙为元谋坝子的门户。金沙江巡检司,是金沙江向南弯曲的最南处。从这里再往东,经过白马口、普渡河北口,就从乌蒙山的西面转向北,然后下到乌蒙府、马湖府。巡检司的西边,金沙江从北流来,所以云南省的西北部,也顺着江向西北伸出去,而抵达北胜州、丽江府。

  初六日这天早晨,云气稍稍隐退,众位蜀地僧人于是想去游逛街子,等下午时过西溪去住宿,明天早晨跟随赶街回去的人一齐翻越山岭。吃过早餐后,有人说应当今天就启程。悟空因为我有伴同行,便告辞不一齐走,而顾仆又因为精神不振、不能迅速地跟在众位僧人之后,虽然出发了,感到忧心忡忡。从茶房出发往西行一里半,渡过西溪,溪水从这里往西弯曲,从溪南岸跟着溪流走。又一里多,来到西山下,溪流曲折向北,又从溪西崖傍山麓跟着溪流走。又往北一里多,有村庄位于路北,于是从村庄南边往西进入峡谷。走了半里,越过干枯的沟涧,就爬坡往上走。这座坡突起的石头,都是金光闪亮的沙石,如同云母堆积重叠,而且映着黄色,发出光亮。这时日色逐渐明朗,在坡上攀行,如同置身在吉祥的彩云、金色的谷堆之中。一共上了二里,越过坡顶,向坡西边看去又是一片境界,有座尖山单独耸立,道路从那里出去,于是看着尖山快步走。逐渐向西下,三里,抵达坞中。有水从南边的峡谷中流来,到这里绕着山坞向东北流去。这条河不深但宽阔,路北有数十家人,傍靠在河东岸居住。从其南渡过河往西走,〔这里的木棉树有一丈多高,据说花两三年都不凋谢。〕有道干枯的沟涧从西边伸来,涧中全是流沙,淹没双足,两傍都是曲折连绵的崖壁,夹着沟涧对峙而来,沟涧底部没有一滴水,而流沙白皑皑的质地,如同严寒霜冻结成的白沫,并不是盐却从地下涌出,怀疑是雪花而不从天降,那是硝一类的东西。道路正从沟涧底一直进去,众位僧人中的前驱者,误顺南坡攀岭而上。往上一里,看到此路越发朝南,而西边的尖山还在西部,知道路走错了,于是和众僧看着沟涧底,攀着崖壁从西北往下坠。一里,又顺沟涧底往西行,看见壁崖上悬挂着很多的金球,如同弹丸穿在丛密的枝叶上,一枝坠有数百个,攀援着仔细看,就是在广西省所见到的颠茄。〔志书记载:“枝中有白浆,很毒,当地人提炼后涂在箭上的药,动物沾着立即倒毙。’勺在沟涧底行二里,其底转从西北伸来,道路则从西南攀岭。走一里半,盘绕着岭头往西出去,又走一里半,往西南下坡。这里开阔的壑谷弯转向北,越过壑底向西走,没看见有水。半里,顺着西坑进去,看见石峡中有潺潺流水,峡非常狭窄,水也很小。一里,峡中有从南面流出来的水,我下到峡中渡水。流水旁边,有像半个鲍瓜一样的深坑靠在东边的崖石下,坑内有一孟水,不流动不枯竭,也是储水,平静而不变,不同于峡中的积水。渡过细流往西上,穿越坡半里,有木坊竖立着,上面写着“黔府官庄”。往西下半里,有数家人住在坡北,其壑谷也弯转向北,中间有数十畦田地,想来是在石峡水的上游,能够得到如同线一样细小的水源,于是开垦出这些畦田,这就是所谓的“黔府庄田”了。此时众位僧人因没来得及携带午餐,让他们的徒弟向北去彝人家寻找火。我们顺大路绕过彝村南向西走,一里,又有木坊立在西坡,上面写的字也和前面的相同,那么是“黔府官庄”的西界了。从这里往西下,又越过一道枯涧,于是往西上岭,岭上很陡。先前去找火的僧人携带着火来到,但没有泉水,不能做饭吃。上岭二里,盘绕峡谷往西走,又半里,转向南,半里,有一块朝北的平地,环洼中也没有水,我于是拿出所带的饭分着吃。顺着平地逐渐往南走,半里,又往西上,.越上越陡。二里,登上冈头,以为越过岭了,却不知道冈头是东边的岭脊。远看西边的山尖还在冈头北面,隔着一个深坑,相距很远,西边的山尖又有南北两座山横贯其两头,又各自形成一边。顺着岭脊往西行二里半,又向南转从峡谷上,沿峡谷绕着走,又往西北上,再攀登峻岭。二里,登上冈头,又以为越过岭了,而冈头仍然是东边的岭脊。又顺着岭脊向西行,在这里岭脊两边都深深地坠下去,形成南北壑谷,壑谷盘曲着悬空于下,岭脊边突起于外,往西和横贯的山相接,树林丛密,石头交错,风吹树木飒飒地响,使人心惊,怀疑是畏途。这时挑夫因为山路陡峻,难以向前,顾仆因为体弱不能前进,我跟在众僧后面,多次请求他们等等挑夫、顾仆一齐走。每到一座岭,就坐着等待很久,等挑夫、顾仆来了,众僧人又朝前走,他们二人还是落在后面。我心里惴惴不安,既怕二人长久落在后面,又怕众僧人在前面快速走掉,多次朝前挽留僧人,又到后面催促二人,不胜惶恐、急迫,更加觉得岭高得没有止境。顺着岭脊行三里,又从岭西上一里,于是登上横贯于南端之山的北巅。山巅与中部突起的山尖南北相对,上面有堆砌的石墙横界,这是元谋县的西界、大姚县的东界,就是武定府、姚安府的分壤处。路顺着分界中间,登上山巅最高处,就有盘石在顶部,于是从横贯南端的山巅,往南登上山脊,东边俯瞰元谋县,西边府瞰炉头,元谋西界和大姚东界都顺山底分成山坞。往南在脊上行二里,往西下二里,路边渐渐坠成峡谷,石坎很多,还是没有一滴水。顺着石坡直下,一里,抵达峡谷中。峡谷西面又有两重弯曲的山冈,从东北向西南弯曲。于是穿越峡谷盘绕山冈,再越过两重坡,一共走了七里,就往西南下岭。一里,才到达山麓,这里的山坞南北走向,十分开阔,中间有溪水分界,看见溪水西面有个大的村落,这是炉头。此时众僧已经饿了,而且太阳落山,急着寻问旅店,于是到东麓下,到住草房的人家投宿。初七日当地人说,从炉头去独木桥,只有四十里路,不到从官庄来炉头的三分之一。我相信此话。这时顾仆气息微弱,众僧人先吃过饭就走了,我等候顾仆一同走。这天早晨和昨天一样阴云遮蔽,往西看着炉头大村走。半里,渡过一条向北流的溪水,又往西走一里多,直达西部山麓。又有一条比较大的溪水,从南边的峡谷中流来,渡过溪水,往北登上山崖,就是炉头大村。溪水环绕过村庄前面,转向北流去。炉头村聚居的人家比较多,都是瓦房楼房,和从元谋县一路来的众村庄差别很大。村西又有山斜靠,顺着山东麓往西南溯流而行,三里,越过一座向东突起的坡,于是往南下。半里,穿越山坞,一里,又向南往上爬坡。其坡从西向东突出,与北坡在东边相对,中间环绕成坞,溪流往北注入坞前,田埂交错于坞内。攀登南坡一里,看见溪流东边又弯曲为田,傍靠东山形成山坞。顺着坡往西南走一里,下坡,溪水从北向南流,于是横渡溪水。登上其西边的山崖,就看见所渡过的溪水北面,其溪又从北流来,有股从北边峡谷流来的支流,是小河。顺山崖往西行,不久又越到溪水南岸,溯溪流而上。溪水在北边峡谷,有数家人靠着峡谷南冈住、从峡谷中往西行二里,北峡谷两边的山崖对峙高耸,崖石像门一样地突起。北边崖石中间有水流环绕其腰,当地人架木槽引渡水流,引到南边的崖石,翻腾的水流悬空引渡于上,也是奇境。道路顺着南边崖石中部,盘绕崖石往西下,又走半里,则其溪又从南往北流,南北都是如门对峙的陡峭崖石,东西又是陡坡夹着深堑,环境奇妙、道路险要。渡过溪水,又往西上坡半里,从坡南攀登,则又翻越到溪水北边的石崖,溯溪流而上。往西走二里,一座峰直直地突起在溪水西边,溪水从峰南绕峡谷而出,分出一支从峰北穿沟壑而下。有岔路往西渡过分支溪水,一直登上西边的山峰,是条小路;从分支溪水东边的山崖登坡,顺着峡谷往北进去的是大路。我于是顺大路往北上坡。半里,沿着坡上的峡谷平走,一里,随着峡谷转向北,道路攀援沟壑,路旁树木丛密,著沟幽静,山崖深远,令人有小路绝险,仅通飞鸟,山路崎岖曲折,状如羊肠的联想。走一里多,峡谷渐渐从低处向高处延伸,道路渐渐从高处往低处下去,峡谷和道路两次相遇。于是往西渡过峡谷的小水,又顺着峡谷西部攀登险峻的山路往西上,不久绕向北,才知道这是峡中悬空而立的山冈,冈西又有峡谷流水从北边来,和所渡过的峡中小水在冈前会合。沿山冈往北上一里,往下左顾右看,下面都是峡谷,而流水贯穿其中,这冈又横贯二流之中,才觉得西边尖山之岭,峰高泉少,比不上这里随地逢源。顺着冈脊往北走,逐渐向上登,也逐渐转向西。二里,登上冈顶,望其冈,还是起自往东突出而往下延伸的西峰。原来山脊从西南延伸到这里,弯隆起一重南山后,就顺其北边的峡谷往北延伸,再耸起中峰,又横贯为这一重山,就顺其北边山岭绕出支脉往东延伸,又横贯为一重北山,三重山恰好像“川”字一样,往东南走向而我所攀登的那一条支脉,是三重山的中间一支。顺冈顶又向西平行二里,直抵西边中峰最高点之下,于是沿着中峰的东面山崖往西南上,一里半,这是乱石冈,于是登上峰崖,往下看南边峡谷底,就是从中越过的地方,峡谷中的水从这里往东西分流。沿岭崖最高处转向西下,山’路透巡曲折,下了四里,又顺冈上往西北走,忽然看见山冈左右又形成溪流而从两边夹着山冈,其溪流分成大小。在冈上平行二里,就顺冈边下,往西渡过大溪。从溪西上坡,逐渐转向北走,半里,顺北边的峡谷转西,就朝西坞走进去,于是溯西边过来的大溪北,沿着北山往西走。二里半,有村庄位于溪流南岸,傍靠着南山坡,北山到这里也向南突出,路就顺突出的峡谷延伸。于是蹲坐在峡谷中的石头上吃饭。又走一里,盘绕南边的山崖,顺山崖转西走。又一里,越过西坳,于是往西下坡。半里,到达坡的西麓,西面又敞开成山坞。半里,道路沿着溪北的山延伸,又有村庄傍靠在溪南山麓,和前面傍靠在溪南山坡的村子一样,都是所谓的“夷村”。往西走三里,一条溪水从南边峡谷流来,道路也随之往南转。逐渐往下走,渡过从西边流来的小水,顺南坡往西上,二里越过坡坳,往西北下一里,下到壑谷中。其壑朝南,而大山环绕其北,又有小河往东南流,应当也是流入大溪,而大溪盘绕在东南边的峡谷中,看不见了。渡过小河,又往西上一里,穿出西坳,才看见西坞十分开阔,大溪贯穿坞中,从西往东流,流到所穿过的坳南,冲破峡壁向东流去,峡谷被山约束得十分狭隘,迂回曲折看不见溪水。往西下坡半里,抵达坞中,跟着溪流北面的山坞往西走,半里,经过一个小村庄,又往西走一里,忽然坞中田间有砖砌的街道,半里,绕过大村前面,又往西半里,抵达村庄旁边的新桥而止,这是大舌甸村。这里山坞顺溪水两岸开垦为田地,山坞环绕而田地开辟得很多;村庄靠山形成街道,村庄大而居家很古老,是李氏世代居住的地方。村后有一座山横拥在北面,又有一座山三座峰顺着往下延伸,斜斜地突起在西南面。有条小河从其峡谷中流出,沿村西往南流入大溪,有桥架在溪上,往西过桥,就沿着斜斜突起的南峰下面往西南走。二里,抵达南峰西垂,则大溪从南面直捣峰麓,于是越过拦河坝向东走。峰麓被水流冲刷,石崖狭窄陡峭,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经过拦河坝的西面,上游停滞回旋,从南往北流,道路从其西转向南进入峡谷。又往南在峡谷中走了一里多,就有一座石桥,横跨在溪流的东西两边,这是独木桥。道路顺着桥西一直往南上坡;其过桥而往东的,是去省城的大路。这座桥从前用独木建造,如今改用石头建造,有碑文取名为摄云,但人们还是沿袭其旧名称呼。桥旁有一棵梅树,枝密而树干很古,瓣小而花朵很多,绿色的花蒂、红色的花蕾,傲寒怒放,耀人眼目,仿佛见到了我家乡的故人,不像在云南省城所见到的梅树,都是带叶的红花,完全丧失了梅花“雪满山中,月明林下”的意境。于是折下一枝梅,在桥头稍作休息。仍旧从桥西登上南坡,顺着坡往西转,原来这条溪流又从西坞流来,到这里转北越过石坝,这座坡位于溪流转弯处。坡南又敞开东西走向的大坞,溪流贯穿其中。道路从北崖溯溪流而上,顺北山往西行,一里,有一个村落傍靠在北山下,这是独木桥村。村中有一座寺庙,寺门向南,这里的村庄没有旅店,有个北京僧人在寺中接待众人,我子是进寺住宿。初八日‘早晨起来时很冷。顾仆又病着,我也被旅途所苦,只走子一里,就在水井屯寺中休息。初九日从寺中出发走一里半,经过口家庄。走半里,转向南走,半里,是仓屯桥。二里半,是泅峡口,转向西走五里,是王家桥。〔有条小河从北边流来。〕走五里,是孚众桥。〔有来自西北、西南的两条小河。〕往西上山,十里到达山脊。转南走半里,是庙山营。往西下半里,是庙前打哨。往西下二里,有岔路转向北坳。一里,又往西随着平峡往北走。二里,又往西下,二里,到峡谷底。往西平行一里半,又从峡谷中往北上。一里,转北坳往西走,又往北走半里,经过一道峡脊。又往北下半里,又往北越过一道峡谷底。又往西上坡,一里,转向北,又一里,转向西下,一里,到脊间,又往西走二里多,于是下脊。一里多,到达脊北,名小讫佬村。〔开始有田、有水池。〕又往西走四里,抵达西山下,有村庄。转南走一里,往西穿过一道小坳,又走半里,往西南经过新坝屯。又往西半里,过新坝桥‘又往西走一里,转向南,二里,绕西山嘴,转向西北走,一里多,进入大姚县东门。半里,经过县衙前。又往西南去旅店住下。

推荐古诗: 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怨诗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南歌子(山与歌眉敛)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留春令(采莲舟上)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并行不悖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