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再申明的,乃是历史的经验,而总结历史的经验,则是人们可以凭藉及效法的准则,典范榜样的树立,也是希望人们的效法。尧、舜因为爱民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幽、厉王因为残暴昏乱而被人民诅咒,就是为君之道的行为准则。舜事尧是为臣的行为准则,尧治民是为君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不论干什么,都要走一定的道路,都要遵循一定的准则,都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否则,就乱了套。而乱了套,什么也都干不好。因为,没有规矩,画不好方圆;没有六律,也校正不好五音。没有准则,事情也就干不好了。历史的经验,就是用来作为现在人现在所作所为的借鉴的,学习历史的经验,就可以少走弯路,少撞南墙,少被打击,少挫折。而如果不学习历史的经验,就会多走弯路,多撞南墙,多被打击,多挫折。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是没有经验的,因此就只能总结历史的经验作为面对未来的借鉴。虽然历史的经验不一定就适合未来的发展变化,但总结天、地、人、万物的发展规律,历史的经验确实是可以借鉴的。借鉴,并不一定就是要死搬硬套,全套照搬,照本宣科,而是应向有子所形容孔子那样:“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意思是说,孔子这个人为人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但他却宜于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不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而随自己意思作乱、乱作者,也是没有这种情况的。作为一个君子,是专心致力于最根本的东西的;最根本的东西能够树立起来,道路也就生出来了。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那么这就是能使人相互亲爱的最根本的东西了。“孝弟”而能“犯上”者,是指在继承先辈留传下来的学问时,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能敢于批评先辈留下来的某些不好的东西。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学习,若是统而收之,则糟粕不能去,而精华亦将埋没其中。在孔子的那个时代,约束、规范祖先留下来的学问,可以说是很难得的;然而孔子很清楚,若是毫无保留地统统学习先辈的东西,那社会就不会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不停地变化,前进;所以,孔子有选择地约束和规范、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因为只有这样有选择地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才能立起“仁”的根本。
推荐古诗:
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怨诗、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
留春令(采莲舟上)、
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并行不悖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