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部分翻译

位置:搜成语 > 诗词大全> 卷七十二部分翻译

卷七十二部分翻译

查看卷七十二全诗

  《孝经》说:“孝是天的经纬,地的义理,人的行为。”《论语》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吕览》说:“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的事情,是万事万物的大纲要领。掌握一种方法而能使各种善良都到来,使各种邪恶都离去,天下顺和,这种方法只有孝吧!”这么说,孝作为德行是高尚的,作为道是宏远的,教化百姓的作用是深远的。所以,圣明的帝王在天下推行孝,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圣明与日月相等;诸侯、卿、大夫在其国家推行孝,就可永远保护其宗庙社稷,长久守卫其俸禄官位;男女个人在乡里实行孝,就可以生时传播其美好的业绩,传扬美名于千秋万代。因此,尧、舜、汤、武居于帝王之位,留传高尚的德行而使风俗淳厚;孔子、墨子、荀子、孟子禀受贤哲才能,弘扬正道而砥砺风俗。观察其原因,只在推行孝罢了。

  然而,淳正的源头已经过去,鄙薄的世风愈煽愈炽,礼义不能树立,廉正谦让不能修省。至于绾结金银之印,置身贵族之列,立身朝廷之间,不止一个家族;货币堆积,粮仓丰满,居住在乡间闾巷之中,不是一家一户。对于爱护尊敬的道理,有的则未能具备;哀痛愁思的节操,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中等这个层次。这就是诗人思念素冠的原因。孔门弟子斥责穿华丽衣服,也是有原因的。

  况且活着的时候想方设法顺承父母的颜色,侍奉赡养父母,死的时候极尽哀痛悲思,其事迹头绪繁多,其心情却是一致的。至于真诚使池鱼到来,感情与鸟兽相通,事情不合常理,这样的事情大概太少了。至于像暖床铺,扇卧席,浇灌树木,背负泥土,假如有人超出常人,就都认为他疾恨世俗。这因然是仁人君子大兴感叹的原因,是圣明的君主和贤明的辅臣所应关心的。如果命令申明教化以补救世俗的弊病,使官爵赏赐优厚以激励民心,心存诚恳以奖掖百姓上进,积年累月以求终结,则如今所说的少的,就可以成为多的了,古代所说的困难的,就可变为容易的了。

  长孙虑等人缺少研习古事的学问,没有英俊瑰伟的才能。或者听任自然,感情不加矫饰;或者天性笃诚,辛勤劳作。都竭尽全身之力,皆尽其友爱孝敬之心,自己满足于天伦之乐,忘记轩车冕服的高贵。不待言说而感化,人与神感应相通。虽然有的人官居台阁辅臣,爵位置于王侯之列,俸禄积有万钟之多,马匹多达千驷,但死的时候却不能和这些身为仆人奴隶的人相提并论。孝行中之最显著的,不正是这样的吗?

  案:《魏书》列赵琰、长孙虑、乞伏保、孙益德、董洛生、杨引、阎元明、吴悉达、王续生、李显达、仓跋、张癉、王崇、郭文恭为《孝感传》,《周书》列李棠、柳桧、杜叔毗、荆可、秦族、皇甫遐、张元为《孝义传》,《隋书》列陆彦师、田德懋、薛氵睿、王颁、田翼、杨庆、郭世儒、纽因、刘仕携、郎方贵、翟普林、李德饶、华秋、徐孝肃为《孝义传》。这里将赵琰、李棠、柳桧、杜叔毗、陆彦师、李德饶归入别的传记和其家传,其余的人都归入此篇,以充备《孝行传》云云。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祖父张成,代理平原郡太守。父亲张延亻隽,在州郡做官。逐步升迁功曹主簿。都因非常淳朴受到乡里的推崇。

  张元生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稍稍涉猎经史,但是却精通佛家经典。六岁那年,他的祖父因为夏日中午炎热,想把张元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坚决不肯听从。祖父说他贪玩,就用手杖敲打他的头说:“你为什么不肯洗浴?”张元回答说“: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轻慢之处。我不能轻慢地把身体显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祖父感到惊异就放了他。

  南边的邻居有两棵杏树,杏子熟后有许多落在张元家园中。其他许多小孩争着拾取杏子吃。张元拾到杏子,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村头小路上有一只被人丢弃的狗仔,张元就把它拾回家养育。他的叔父愤怒地说:“养这个东西干什么?”抓起狗仔想再次扔掉。张元回答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无不重视其性命。如果是上天所生,上天所灭,那是自然的法则。如今被人丢弃而死,不符合法则。如果看见了而不收养,就是没有仁爱之心。因此把它捡回来养育。”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准许他收养。不久,就有一条母狗衔着一只野兔放到张元面前而后离去。

  到了张元十六岁,他的祖父已经失明三年了。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昼夜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福祉。后来诵读《药师经》,见有“盲人得以复明”的话,就请来七个僧人,点燃七只灯,七天七夜诵《药师经》做道场。每人都说:“天人师啊!张元作为孙子不孝顺,使祖父失明。如今用灯光普照法界,希望祖父的眼睛能够见到光明,张元请求代替祖父失明。”像这样经过了七天,张元夜里梦见一个老翁,用金钗治疗祖父的眼睛。梦中欢喜跳跃,于是就惊醒了,张元就一个一个地告诉家里的人。过了三天,祖父的眼睛果然复明了。

  后来,祖父卧病两年,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不脱衣去冠,日夜服侍。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而后复苏。随着他的父亲,三天水汤不进。乡里都感叹不已,认为张元很是奇异。县里的博士杨轨等二百多人把张元的事情上报,诏令表彰其家族。

  王颁字景修,太原祁人。父亲王僧辩,《南史》中有传。

  王颁少年时风流倜傥,有文才武略。王僧辩平定侯景,把王颁留在了荆州。遇到梁元帝被周朝军队俘虏,王颁因而进入关中。得知父亲被陈武帝杀害,恸哭气绝,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才苏醒过来,哭声不绝,悲伤过度以至于损伤了身体。服丧期满,王颁经常身着布质衣服,吃蔬菜,睡卧在蒿草上。周明帝嘉奖王颁,召见他授左侍上士之职,逐步升迁到汉中太守,不久授任仪同三司。

  隋朝开皇初年,王颁因平定南蛮有功劳,加授开府,封爵蛇丘县公。进献平定陈国的策略,隋文帝看后大感惊奇,召见王颁。王颁说罢痛哭流涕,文帝因此而面有悲伤。到了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主动请求前行。率领几百名士兵,跟随韩擒虎为先锋夜里渡江,奋力拼杀,身受重伤。王颁恐怕不能再继续战斗,悲痛地哭起来。夜里正在睡梦中,梦见有人交给他药物,等到醒来创伤竟然不痛了。当时的人认为是王颁的孝行感动了上苍。

  陈国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在世时的士兵,召集一千多人,对着他们痛哭流涕。其中有的壮士问道“:郎君仇恨已报,而还悲哀不止,该不是因为陈霸先早已死去,不能亲手杀了他吧?请求挖掘他的坟墓,劈其棺木,焚烧其尸骨,也可以申明孝顺之心了。”王颁磕头拜谢,额头都流血了,回答说:“因为他的坟墓太大,恐怕挖掘一夜,还没有挖到他的尸体,天已经亮了,事情就会被人发现。”众人请求准备锹、锸一类工具。于是,夜里挖掘陈霸先的陵墓,劈开其棺材,见陈武帝的须发都没有脱落,原来它们都是从骨头中生长出来的。王颁焚毁其骸骨,取其骨灰,投放到水中喝了下去。事情完了之后,王颁自己捆绑起来归案请罪。晋王杨广上表说明情况。文帝说“:我用道义平定陈国。王颁做的事情,也合乎孝义的道理,怎么忍心加罪于他呢?”就把王颁放了,不加追究。有司记录其战功,准备加授封国,赏赐物品五千段。王颁坚决推辞说:“臣借助国家的威势,得以报仇雪恨,本心是徇私情,不是为了国家。加封的官爵,赏赐的物品,终究不敢接受。”文帝听从他的请求。

  任代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死于齐州刺史任。

推荐古诗: 轻肥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遣怀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秋登兰山寄张五漆园送梓州李使君出守桐庐道中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洞仙歌(冰肌玉骨)

推荐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