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推荐古诗:
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一、
渡湘江、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题菊花、
竹里馆、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推荐诗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百喙一词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 败材伤锦 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