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古代,七月、八月和九月是秋天的月份。8月15日是中秋节,所以叫做中秋节。因为今晚的月光比平时亮,中秋节也被称为“月亮前夜”。中秋节,月亮又亮又圆,是团圆的象征,民间也有“团圆节”的名称。
据说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神话有关。嫦娥是迷人的,纯洁的,纯洁的。为了抵抗不人道的夏太康国王,她毅然抛弃了她深爱的丈夫,飞到月宫,在月亮上建造石头作为宫殿。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武士树,树下有一只玉兔,它成了月宫的神。
中秋节的习俗大多与月亮有关。早在金朝,人们就有过河赏月的习俗。“拜月”习俗在唐宋时期较为普遍。唐朝十大才子之一李端写了一首诗:“当你打开窗帘看月牙时,即使你下一步礼拜也要。”耳语者没有听见,北风吹来。这首关于一个崇拜月亮的女孩的小诗清新美丽,声音柔和而深情。在庭院深处,女孩在风中拜月,她那迷人而纯真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感觉。当时,女孩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环境,只忘记了和月亮说话。到了宋代,无论贫富,十一、十二女郎都会齐心协力,穿上漂亮的衣服祭祀,或上楼祭祀,或在院子里烧香祭祀。有时男人也会参加,以达到蟾蜍宫和攀登湘桂。女人想要看起来像嫦娥和明月。明朝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月宫的标志,上面画着一只小白兔,像人一样站在那里;人们还用蜡做了一只小白兔的形状。不同的姿势,被称为“兔主”,供孩子们玩耍;在院子里,人们还陈列着瓜果月饼,男女一起,献香祭月。在清朝,每逢中秋节,妇女们都要穿好衣服,成群结队地旅行,或是与新庵寺一起,或是在树下漫步,直到鸡在黎明时啼叫,仍在月下低语,不忍离去。这个习俗叫做“走月”。
在江苏和浙江,中秋节也有让孩子们登月的习俗。2月15日,为了早日生孩子,一个已婚的不育妇女可以一个人在院子里,从月到中午,静静地沐浴在清凉的月光下,很快就会怀孕。还有一些农村妇女在中秋节的晚上从别人的花园里偷冬瓜和辣椒,为了早点得到孩子,这意味着瓜果的肚子又大又圆,辣椒代表了小男孩的“鸡”。据说男孩就是这样出生的。
在浙江省宁波市和湖南省衡阳市,中秋节不是8月15日,而是8月16日。相传清初,由于家乡的孩子去村里考试,没有时间回家过节,家人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团聚。从那时起,中秋节就在16日举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褪色。在中秋家庭宴会上,也有为还没有回家的亲人摆放杯子和筷子的习俗,象征着团聚。
说到中秋节的习俗,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据说月饼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叛军首领张世成利用中秋节给亲人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隐瞒了中秋节活动中起义的消息。从那时起,中秋节就成了制作月饼并送给亲朋好友的民间习俗。在清代,月饼随处可见。它们有一英尺多大。它们被画成月宫蟾蜍和兔子的形状。有些是在祭祀后吃的,另一些则保存到除夕。他们被称为“团聚”。如今,月饼有着不同的口味和品种。不同的人可以选择EA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立春02月04日 11:14:14雨水02月19日 07:03:51惊蛰03月06日 05:09:39春分03月21日 05:58:20清明04月05日 09:51:21谷雨04月20日 16:55:10立夏05月06日 03:02:40小满05月21日 15:59:01芒种06月06日 07:06:18夏至06月21日 23:54:09小暑07月07日 17:20:25大暑07月23日 10:50:16立秋08月08日 03:12:57处暑08月23日 18:01:53白露09月08日 06:16:46秋分09月23日 15:50:02寒露10月08日 22:05:32霜降10月24日 01:19:37立冬11月08日 01:24:15小雪11月22日 22:58:48大雪12月07日 18:18:21冬至12月22日 12:19:18小寒01月05日 23:38:52大寒01月20日 16:59:27
汉至明末使用“平气法”划分出来的节气,每节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平气法”节气以黄河流域日短至的冬至日为起点,二十四个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快速导航: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2019年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相关节气: 雨水应重视脾胃调养、雨水节气吃哪些水果效果好、惊蛰饮酒的禁忌、惊蛰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是惊蛰、春分节气的由来、春分看蛇影、春分养生饮食四大原则、清明节的美食、清明祭祀标签: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