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山中有八九个曲折的地方,每个曲折的地方都被瀑布奔流冲积成为水潭,深的潭用绳子吊着石头垂下去五丈深还不到底。瀑布冲入潭里溅起的水花象雪飞,其声音却象雷响,既使人喜欢又使人害怕。山崖上有几十个大人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迹了。 傍晚回家,倒转身来走,观看野火烧山,火势很大。我们一下子就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山间的明月已经升起,我们在江中一面划船,一面玩弄着溅起的水花和月影。 回到家,已经二更了,我又和苏过喝起酒来,吃着那余甘煮成的菜。看着自己的身影颇感颓废,再也不能熟睡,便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苏过。东坡老人。...查看全部
苏轼尝自评其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又说:“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所不得不止。”仿佛他写文章只是信手拈来,所谓“随物赋形”,自成格局体段。其实这话只说了一半。苏轼《志林》卷一曾记录欧阳修答孙莘老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一段话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就作文而论,“勤读书”,是吸收知识营养和学习写作技巧,“多为之”,则是要求在实践中下苦功。苏轼才高思捷,自不消说;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的人,这一面却往往被人忽略。试看这篇小小游记,大约是没有起草就写成的。可是从文章结构上讲,仿佛几经斟酌锤炼而成。可见有了渊博学问和写作基本功,才谈得上“行”、“止”自如。而控驭文字的能力并非全靠天才禀赋也。...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后宫词、日日、为有、红豆词(南国秋深可奈何)、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寄龚实之正言(台省诸公岁岁新)、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长干曲四首(君家何处住)、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
推荐诗句: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推荐游戏: 【晨趋紫禁中】的下一句是什么、【[8] 地崩山摧壮士死】的下一句是什么、【忆昔洛阳董糟丘】的下一句是什么、【为感君王辗转思】的下一句是什么、【闲征雅令穷经史】的下一句是什么、 【夕待金门诏】的上一句是什么、【[9]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上一句是什么、【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的上一句是什么、【遂教方士殷勤觅】的上一句是什么、【醉听清吟胜管弦】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