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无非是认为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能捞到好处,办事有人脉、找人有关系;有人觉得,进“小圈子”等于进了班子,有了靠山的庇护,提拔重用机会更多;有人以为,进“小圈子”等同有了保护伞,干些违法违纪的事也没人敢管敢查。
在党内搞“圈子文化”危害甚大。古往今来,无论“圈子”还是“山头”,纯粹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来换取非法利益。党员领导干部当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绝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更应永远明白,作为党的干部,真正的“护身符”唯有守纪律讲规矩,绝不是“小圈子”之类的。
对于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而言,“遵纪守法”就是守纪律讲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对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该这样做、哪些该那样做,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汇报,心有戒尺,常握分寸,守住底线,切不可把权力当做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任意妄为、谋求私利的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既是对权力的制约,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也是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每一个拥有权力的干部,都应主动用纪律规矩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一切偏离纪律规矩、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行为,都是十分危险的,既不利于党员干部的成长,更容易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日前,中央第一轮专项巡视公布中石油等9家单位的情况,引发舆论对央企反腐的高度关注。我们不难发现,用人搞“小圈子”,成为了央企腐败的一大特点。
小群体以私人利益相互勾结,以某个权力核心为中心,形成了“拉帮结派”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了成员私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圈子”的不断壮大也使其在利益“竞争”面前更有优势。“小圈子”离不开一个“私”字,公权与私利结盟,正常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异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和权力关系。有干部坦言,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有人帮忙或者关照的话,仕途会顺利一些,有时候遇到难题,能有个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帮着出主意,也是好的。如果完全置身“圈”外,很可能被排挤、边缘化。 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是深刻领会了“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质的差别,于是心存私利的“筷子”们不断前来吸附权力核心,致使这把“筷子”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因私利的存在,也是的圈子里的黑暗交易不断衍生。 “圈子”的本质就是利益联盟,利益是“圈子”的润滑剂。结“圈”之人心态各异,但目的无非是为了从“圈里”获得好处,达到权力的利益共享。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体制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从根本上加以治理,严防“拉帮结派”,杜绝“圈子”腐败。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增强党性修养,自觉远离“小圈子”。
一是要加强自律,增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模范遵守各项制度。二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要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真正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用手中权利为群众谋利,而不是为自己谋利。三是要择善而交,多交群众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之徒保持高度警惕,严把“社交圈”。四要加强理论学习,自觉地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交际,排除私心杂念,增强自控能力,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做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人,不钻入“小圈子”,更不结“小圈子”。
相关自查报告: 学校素质教育的自查报告、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自查报告、关于卫生院自查报告的文章、班级安全教育自查报告、副校长自查报告、班级安全的自查报告、卫生院消防安全自查报告、八项规定财务自查报告、学校安全教育自查报告、最佳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