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土名蛎黄,是一种形如章鱼,大如指头的贝类动物。牡蛎的身体分两部分,上部有点像张开的圆折扇,下部则圆鼓鼓的,像个小气球;肉呈乳白色,壳呈灰褐色。它的成熟期为三年,收获期是每年冬至前后。
浙东沿海地区,大都出产这种以吃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碎屑为生的贝类动物。然而,地处象山港尾的宁海西店乡所产的牡蛎,尤以个大、肉脆、味美闻名遐迩。
西店乡牡蛎为什么比其他地方产的量多质高呢?这是与西店乡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养蛎历史分不开的。西店地处象山港尾,港湾前有座“双山”(又名石孔山)阻隔了大港来的风浪,使西店港风平浪静,宜于牡蛎苗安身。其次,港湾上游有凫溪水长年累月的注入,它带来了两岸村落排放出来的大量有机物碎屑,到港湾处沉积,形成了丰厚肥沃的海涂;加上夏季长时间的日照,致使有机物腐蚀分解,为牡蛎提供充足的食物。再次,东南沿海一带秋季多台风阵雨,大量的雨水和凫溪水与港湾咸水相交融,形成了牡蛎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还有西店沿海多礁石,历年来,渔民们又抛放了许多石头群,使大量的牡蛎苗有栖身之所。所有这些,形成了西店牡蛎个大肉脆、量多质高的特点。
牡蛎肉质柔软,营养丰富。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它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少,容易被吸收消化,很适宜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老年人和儿童食用。牡蛎因此被人们誉为“动物牛奶”。西店人十分讲究牡蛎的吃法。其中一种独特的“传统吃法”值得介绍:先把带有蛎壳的牡蛎连同所附的碎石一起丢进火堂,煨上八九分钟后取出。再撬开牡蛎壳盖,就可看到那微黄的冒着热气的蛎肉,闻到诱人的清香。然后用一根针挑起蛎肉品尝,鲜美无比,风味独特。西店人还有种“家常吃法”,就是把生蛎肉挑出洗净,沥去水,然后用酱油、姜末、醋、花椒、糖等做佐料,拿生蛎肉蘸着吃。这时的蛎肉脆、香、辣、鲜、甜,味味俱全。
当然,西店人还会用蛎肉炒蛋,用蛎肉做成“蛎肉紫菜汤”、“蛎肉鲜丝羹”等佳肴。牡蛎不仅是美味的食物,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肉可提炼一种高级调味品——“蚝油”;它的壳可入药,也能烧成蛎灰,制成很好的建筑材料。
牡蛎全身是宝,难怪西店渔民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养殖。清朝光绪年间所修的《宁海县志》中有“牡蛎附着而生,块螺相连如蜂房,壳可化灰以涂墙”等记载。但西店牡蛎养殖业的真正兴起,是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渔民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广泛地采用了“桥石养蛎”法:把一排排水泥条竖在海涂上。这样不仅增加了牡蛎苗的附着面积,而且为向深水区发展养蛎提供了经验。据西店乡政府统计,目前西店蛎田海涂面积已达八千余亩,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成了全省最大的牡蛎养殖基地。如今,西店渔民已开始试养大号太平洋牡蛎,并取得可喜的成功。可以预见,西店牡蛎养殖业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关作文: 画画、爱漂亮的妈妈、吹泡泡第一名、月季花、我、太阳雨100字、上情商课的心得、秋风、春姑娘来到我家、有趣的癞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