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的反义词
- 不振 1.不振作,不兴旺。 ▶《孔丛子•执节》:“当如今日山东之国,弊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南越宾服,羌·僰入献,东瓯入降,广长榆,开朔方,匈奴折翅伤翼,失援不振。” ▶明·叶子奇《草木子•克谨》:“后帝师以国事不振,奔还其国,其教遂废。” 2.不可拯救。 ▶《史记•酷吏列传》:“昔天下之
- 消沉 亦作“消沈”。 1.消逝。 ▶唐·元稹《刘阮妻》诗:“桃花飞尽秋风起,何处消沉去不来?”宋·司马光《澹树石屏》诗:“请镌好事名,千古无消沈。” ▶明·沈谦《二郎神》词:“叹三楚,英雄六朝,王霸消沉无数。” ▶叶圣陶《倪焕之》三:“他听见自己求救一般的讲说的声音,同时总伴着各种噪音,甚至自己的声音反而消沉在噪音里。” ▶郭沫若《卓
- 灰心 1.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七十:“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五代·齐己《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元·曾瑞《行香子•叹世》套曲:“弃雕檐,隐闾阎,灰心打灭烧身焰。” 2.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唐·裴度《中书即事》诗:“灰心
- 颓丧 (颓丧,颓丧)消极;颓唐。 ▶《红楼梦》第七六回:“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穨丧了些!’”杨朔《火併》:“他的脸色惨白,神气十分颓丧,已经失去漂亮的光彩。”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从他的颓丧的样子看起来,他一定受过很大的磨折才逃跑回家来的。”
- 沮丧 (沮丧,沮丧) 1.灰心失望;伤心失意。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岂识向之夸慢,祇足以成今之沮丧邪?”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是时,李嗣源已入于汴,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万胜镇即命旋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初以才名自诩,目中实无千古;至此,神气沮丧,徒有汗淫。” ▶茅盾《子夜》十七:“孙
- 颓唐 (颓唐,颓唐) 1.衰微貌;萧索貌。 ▶《文选•王褒<洞箫赋>》:“穨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李善注:“穨唐,陨坠貌。” ▶吕向注:“隤穨唐,声微也。” ▶清·杜岕《钟山积雪》诗:“气洁烟火围,穨唐冻岭互。”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2.精神委靡不振的样子。语出南朝·
- 疲惫 (疲惫,疲惫) 1.疲乏。 ▶宋·陆游《干封驿早行》诗:“扶衰犯霜露,疲惫不可状。” ▶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因精神疲惫,登舟酣卧。” ▶玛拉沁夫《鹿的故事》:“鹿的速度渐渐地变慢,停下歇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它已疲惫不堪。” 2.衰败困乏。 ▶宋·梅尧臣《送鄞宰王殿臣》诗:“愿言宽赋刑,越俗
- 颓废 (颓废,颓废) 1.倾圮荒废。 ▶《后汉书•翟酺传》:“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穨废,至为园採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一本作“穨废”。 ▶唐·高彦休《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丞相范阳公为太清宫使,因命葺修穨废之所,工役掘地,得玉石人。”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且其地原有二贤祠,今虽穨废,而双冢屹然
- 困顿 (困顿,困顿) 1.艰难窘迫。 ▶唐·元结《问进士》之二:“若不困顿于林野,则必悽惶于道路。” ▶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亮涉歷家难,穷愁困顿,零丁孤苦。” ▶太平天国·杨秀清《果然坚耐》诗:“不因困顿移初志,肯为夤缘改寸丹?” 2.谓伤痛乏力。 ▶《后汉书•刘平传》:“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
- 委靡 1.柔顺。 ▶南朝·梁·王僧孺《为人述梦》诗:“雅步极嫣妍,含辞恣委靡。” ▶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一:“一日即位,无所易置,左右驱使皆委靡听顺,无一人敢偃蹇者。” 2.颓唐,不振作。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穨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明史•范济传》:“迩来士习委靡,立志不弘,执节不固。” ▶
- 颓靡 (颓靡,颓靡)委靡;衰败。 ▶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则我府君当钦明之世,承苛慝之烬,缉穨靡之余。” ▶明·归有光《与周淀山书》之三:“不顾纪纲决裂,风俗穨靡,人心纷乱而莫可收拾。”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民国初年,朝野上下之忘仇寡耻,徒事内争,颓靡昏罔之人心也。”
振奋意思:(振奋,振奋)
奋起;奋发。
▶唐·李咸用《送从兄入京》诗:“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
▶明·李东阳《寿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力自振奋,弹压权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终于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到来了。”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