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近义词
- 格调 (格调,格调) 1.品格;风范。 ▶唐·蒋防《霍小玉传》:“故霍王小女名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 2.风貌,景象。 ▶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
- 品质 (品质,品质) 1.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老舍《<骆驼祥子>后记》:“在书里,虽然我同情劳苦人民,敬爱他们的好品质,我可是没有给他们找到出路。” ▶冯雪峰《上饶集中营•关于主题》:“这种种高贵的精神和品质,也是有着非常典型的表现的。” 2.物品的质量。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九:“﹝
- 灵魂 (灵魂,灵魂) 1.迷信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楚辞•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汉·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灵魂徘徊,靡所瞻逮。”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兴娘吾儿,你的丈夫来了,你灵魂不远,知道也未?” 2.指生命。 ▶叶紫
- 品行 人品德行。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遐(张遐)之品行,照耀于一代。” ▶《老残游记》第三回:“姚云翁就将阁下学问怎样,品行怎样……说得宫保抓耳挠腮,十分欢喜。”徐迟《牡丹》三:“姚黄一点不知道她爱上的小开的品行怎样。”
- 品德 品质道德。 ▶老舍《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叶圣陶《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还是娱乐方面。”
- 人品 1.人的品格。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 ▶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缁徒执罪福之说,诱胁愚民,不以人品邪正分善恶,而以布施有无分善恶。”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你看萧队长人品多高。”
人格意思:
1.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徵的总和。
▶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闻一多《<李白之死>序》:“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藉以描画诗人的人格罢了。”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他以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点课本上的知识,而也需要师生间的感情的与人格的接触。”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