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的近义词
- 通知 1.犹通晓。 ▶《汉书•平帝纪》:“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至者数千人。”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2.把事项告诉人知道。 ▶《水浒传》第十九回:“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三回:“临时动身,才写一封信通知老婆,及告知山东收信
- 文告 1.以文德告谕。 ▶《国语•周语上》:“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今镇西奉辞御命,摄统戎重,庶宏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 ▶唐·郑亚《<会昌一品集>序》:“申之以文告,又腆然不率,天子震怒,旋命征之。”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古之王者于四夷之不贡不臣,则有威让之令,文告之辞。”
- 通令 1.传达命令。 ▶《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2.把同一命令发到若干地方。徐迟《凤翔》:“这条法令已由华北人民政府通令了各行署省府及天津海关。” ▶树棻《姑苏春》第六章四:“﹝司令﹞通令各地特务机关一定要负责好各个城市的治安警备。” 3.发到若干地方的同一命令。 ▶阿英《关于古物》:“前几
- 知会 (知会,知会) 1.通知;告诉。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十齣:“阿公也恁欢喜,阿婆也恁欢喜。我阿儿归报,与娘行知会。”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关取尔等到此明冤。” ▶《红楼梦》第五一回:“彼时李纨已遣人知会过后门上的人及各处丫鬟迴避。” 2.通知对方的文书。 ▶
- 告示 1.晓谕,示知。 ▶《荀子•荣辱》:“仁者好告示人。” ▶《后汉书•隗嚣传》:“因数腾书陇·蜀,告示祸福。” ▶《北史•叔孙俊传》:“每奉诏宣外,必告示慇懃,是以上下嘉叹。” ▶《朱子语类》卷八九:“待两三日方知,遂出榜告示。”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公安局公开告示,禁止歌咏队在街头教群众唱歌。”
- 公告 1.政府、团体对重大事件发布的通告。 2.公开宣告;宣布。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领导机构的几个要点》:“我如有事被处分,我只静候公告,决不愿缠夹不清地向着参加领导机构的同事探听谁人在会议时说我好话,或谁人当时说我坏话。”
- 关照 (关照,关照) 1.口头通知;嘱咐;招唿。 ▶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催科》:“民户之受害者,莫甚于已纳重追,皆由案吏不相关照,乡胥不与销豁。” ▶《元典章•户部八•契本》:“本部主事张承直关照,得钦奉圣旨,节该商税三十分取一。”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四:“我来的时候,爷爷一再关照,要二爷固守老庄。” ▶张弦《挣不断的红丝
- 布告 (参见佈告) 1.遍告;宣告。 ▶《史记•吕太后本纪》:“刘氏所立九王,吕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 ▶《元史•武宗纪》:“诏整饬臺纲,布告中外。” ▶鲁迅《而已集•新时代的放债法》:“先将忘恩负义之罪,布告于天下。” 2.指官方或群众团体张贴的告示。 ▶巴金《家》十:“接着报纸上
- 照会 (照会,照会) 1.古谓官署间就有关事务行文。 ▶宋·苏轼《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本司已具上项事件,关牒本路转运提刑司,照会相度施行去讫。” ▶《前汉书平话》卷上:“令照会领兵三万于深水口、川泥弯埋伏,可擒陈豨。” 2.指官署通知的文件。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摺:“昨日照会来,说有一个新官下马,差人接去了。”
- 知照 1.知晓。 ▶宋·苏轼《与人书》之二:“辱示长笺,词旨过重。适少冗迫,来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词为答,想知照未甚讶也。” 2.通知;关照。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过了德州,离京一日近似一日,安老爷便发信知照家里,备办到京一切事件。” ▶叶圣陶《未厌集•小病》:“说走就走,不用多转个念头,更不用知照谁。”
- 告诉 (告诉,告诉)亦作“告愬”。 1.向上申诉。 ▶《管子•任法》:“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愬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 ▶《吕氏春秋•振乱》:“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愬。” ▶《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告诉者不绝。” ▶晋·李密《陈情事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通告意思:
1.普遍地通知。
▶老舍《四世同堂》八:“铺户的开市是受了警察的通告的。”
2.普遍通知的文告。
▶丁玲《法网》九:“上海的侦缉处从接到通告后便留下心来了。”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这不行吧?既是通告,要有钤印啊!”
3.犹通陈。
▶《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芳兰移步身出外,香案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