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的近义词
- 娴雅
- 大雅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 ▶《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
- 文雅 1.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 ▶《大戴礼记•保傅》:“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 ▶《东观汉记•蒋叠传》:“久在臺阁,文雅通达,明故事。”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髮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 ▶清·侯方域《谢安论》:“顾其数十年以来,熟见夫江东之门地声名,以文雅为高,以风流为美
- 高雅 1.高超雅正。与“平庸邪恶”相对。 ▶《三国志•魏志•崔林传》:“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 ▶唐·王勃《鞶鉴图铭》序:“句读曲屈,韵调高雅。” ▶明·李东阳《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仲律学识高雅,志操修洁。” 2.高尚风雅,与“猥琐粗俗”相对。 ▶《红楼梦》第三七回:“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
- 儒雅 1.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 ▶《<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 ▶《后汉书•章帝纪》:“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南朝·梁·沈约《齐武帝謚议》:“庠塾大启,儒雅云集。” ▶宋·沈端节《念奴娇》词:“千里江山供胜践,尊俎延登儒雅。” ▶清·孙枝蔚《与客赴张果老崖》诗:“诸君年
- 雅致 1.高雅的意趣。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名节殊途,雅致同趣。” ▶张铣注:“人之名节虽则殊道,事君之义亦同趣理。” ▶宋·陈亮《何茂宏墓志铭》:“暇则从容园池,以小诗自娱,皆清切有雅致。” ▶明·张居正《答奉常刘小鲁书》:“公雅致,僕所深谅。” 2.美观而不落俗套。 ▶茅盾《锻炼》二四:“院
- 大方 1.谓方正之极。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稀声。” ▶唐·权德舆《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 2.指大地。 ▶《管子•内业》:“人能正静……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 ▶尹知章注:“大方,地也。” ▶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大圆苍苍,大方茫茫。
- 精致 (参见精緻) 1.犹情致,情趣。 ▶《晋书•文苑传•左思》:“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 2.见“精緻”。
- 文静 (文静,文静)文雅安静。 ▶茅盾《多角关系》:“你--文静一点不好么?”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他看起来那样文静,甚至有点拘谨。”
风雅意思:(风雅,风雅)
1.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亦用以指代《诗经》。
▶汉·班固《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清《今世说•文学》:“曹秋岳称李天才长律诗云:《风》《雅》以来,仅有斯制。”
2.指诗文之事。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