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的近义词
- 自然 1.天然,非人为的。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后汉书•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着,类似图焉。” ▶宋·欧阳修《明用》:“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 当然 (当然,当然) 1.应当这样。 ▶《东观汉记•邓弘传》:“奴醉击长寿亭长,亭长将诣第白之,弘即见亭长,赏钱五千,励之曰:‘直健当然。’”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每论事必以人物为先,凡所进退,皆天下所谓当然者。” ▶《清史稿•时宪志一》:“是则中历所言者当然之运,而西历所推者其所以然之理。”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二场:“从今别说客气话,互相帮助理当然。”
- 向来 (向来,向来) 1.刚才;方才。 ▶《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唿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唐·张鷟《游仙窟》:“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宋·陆游《夏雨》诗:“向来秧
- 素来 (素来,素来)从来;一向。 ▶唐·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素来矜异类,此去岂亲征。” ▶宋·苏轼《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杭人素来骄奢,本以籴官米为耻,若非飢急,岂肯来籴。” ▶《花月痕》第三回:“娟娘素来孝顺,将衣饰尽行变换,以供丧葬。” ▶艾芜《乡愁》三:“素来就很迷信的陈三婶,便抓乱头髮,喊了起来。”
- 正本 1.端正其本源、根本。 ▶《淮南子•主术训》:“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 ▶《汉书•董仲舒传》:“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方纔说的是男人粧女人败坏风俗的,如今说个女人粧男、节孝兼全的来正本。” 2.谓书籍的正本。别于副本而言。 ▶《唐六典•
- 其实 (其实,其实) 1.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北史•萧大圜传》:“及于谨军至,元帝乃令大封充使请和,大圜副焉,其实质也。” ▶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 自是 1.自以为是。 ▶《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吕氏春秋•察今》:“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唐·韩愈《伯夷颂》:“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清·孙嘉淦《三习一弊疏》:“骄泰即自是之谓也。” 2.自然是;原来是。 ▶唐·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唐
- 原来 (原来,原来) 1.当初;未经改变的。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但导演者的手段与工具,却可不必与原来所取,尽然相同。”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阿英给奶奶提醒,立即退了回来,把脸盆放在床上原来的地方接水。” 2.时间副词。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 ▶元·薛昂夫《朝天曲》:“丙吉,宰执,燮理阴阳气
- 原本 1.事物之所由起;根源。 ▶《汉书•匡衡传》:“今长安天子之都……此教化之原本,风俗之枢机,宜先正者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李景亮《李章武传》:“﹝崔信﹞以章武精敏,每访辨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晋之张华。” ▶清·尤侗《<坚瓠秘集>序》:“
- 从来 (从来,从来) 1.亦作“从徕”。来路;由来;来源。 ▶《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 ▶朱右曾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 ▶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佐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明·蒋一葵《长安客话
- 原先 从前;起初。 ▶《红楼梦》第六九回:“原先不该如此把刀靶儿递给外人哪!”鲁迅《三闲集•<小彼得>译本序》:“这译本原先就很有这弊病,所以我当校改之际,就大加改译了一通,比较地近于流畅了。”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韩长脖原先也还阔,往后才穷下来的。”
本来意思:(本来,本来)
1.原来,向来。
▶三国·魏·曹操《选举令》:“事本来臺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
▶唐·白居易《白髮》诗:“况我今四十,本来形貌羸。”
▶宋·陆游《题梁山军瑞丰亭》诗:“本来无事只畏扰,扰者才吏非庸人。”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
▶杨朔《京城漫记》:“这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