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昉 刘昉,博陵望都人。 父亲孟良,大司农。 随魏武入关,北周太祖授他为东梁州刺史。 刘昉生性狡猾,有奸术。 北周武帝时,因他是功臣之子,而入朝侍奉皇太子。 到北周宣帝继位后,他凭着技艺和奸佞而被宣帝亲近,出入宫廷,宠幸冠绝一时。 他被授为大都督,迁为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都被亲近、信任。 宣帝不行时,召刘昉和颜之仪都到卧室里去,嘱咐后事。 宣帝哑巴了,不能再讲话。 刘昉看静帝太小,不堪国家的负担。 刘昉素知隋高祖,又因他是皇后的父亲的缘故,有大名于天下,于是与郑译谋划,让高祖辅佐朝政。 高祖推辞,不敢承当。 刘昉说:“你想干,就快点干。 如不干,我刘昉就自己干了。”高祖于是听了他的。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以刘昉为司马。 当时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住在皇宫里,每每与高祖同帐而坐。 刘昉把些美妓献给宇文赞,宇文赞很高兴。 刘昉就便劝说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 静帝是小孩子,不懂事,怎能干大事!现在,先皇帝刚刚去世,群情尚在担忧。 大王您暂回王府去。 等事情安宁之后,您再入宫当天子,这是万全之计呀!”宇文赞当时还未成人,见识很差劲,听了刘昉这番话,以为是真的,于是听了他的话。 高祖因刘昉有定策之功,授他上大将军,封他为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都是心腹。 他们前后得的赏赐巨万,出入都以甲士自卫,朝野瞩目,称为“黄、沛”。 当时的人都这么说:“刘昉牵前,郑译推后。”刘昉自恃其功,颇有骄傲之色。 但他生性粗疏,特贪财利,富商大贾从早到晚都有很多在他家里。 那时尉迟迥起兵反叛,高祖令韦孝宽讨伐他。 官军到了武陟,诸将行动不一。 高祖想派刘昉或郑译去监军,因此对他们说:“要派心腹去统领大军,你们这两个人,谁去啊?”刘昉说未曾为将,郑译又以母亲年老为托辞,高祖不高兴。 高赹请求让他去,于是派他去监军。 因此高祖对他们的恩宠和礼遇渐渐差了。 另外,王谦和司马消难相继谋反,高祖很担忧,废寝忘食。 刘昉游玩纵酒,不以职责为念,相府的事情,多被遗忘丢下。 高祖很记恨他,以高赹代他当司马。 此后刘昉一天天被疏远猜忌。 高祖受禅后,他升任柱国,改封为舒国公,闲居无事,高祖不再用他。 刘昉自认为是佐命元勋,中途被疏远,心里很不安。 后遇京城闹饥荒,皇上下令禁酒,刘昉却派妾租房子,当垆卖酒。 治书侍御史梁毗上奏高祖,弹劾刘昉,说:“我听说显贵的人要儆戒奢侈,满盈的人要注意约束。 刘昉既然位列群公之中,官阶之高几近于尹,得到的官爵比较久了,而且俸禄也很多,正应戒防满盈,注意知足,怎么会求取卖酒的利润,与人竞争刀尖尖那点小利,而去与酒鬼们亲近,使家里成为逃亡者的窝子呢?如不纠察处理,何以严肃法纪?”有诏不处理他。 刘昉郁郁不得志。 当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都失职怨愤,刘昉与他们交往,多次来往。 梁士彦的妻子很美,刘昉因此与她通奸,士彦不知道,与他感情更好,于是谋划造反,答应推举梁士彦为皇帝。 后来事情泄露,皇上追究不放。 刘昉自知躲不脱,默然无语。 皇上下诏杀他。 诏书说:我君临四海,以仁爱为心。 加上我起自布衣,入朝为帝,公卿之中,非亲即友,地位虽不同,感情却都是朋友之情。 我护公卿的短处,成全公卿的长处,总想保护、养育大家,常常殷勤告戒、约束大家,言无不尽。 天下的定数,是由杳冥决定的,难道要担心那包藏的祸心,能成为国家的祸害?我这么做,只是为了使他们长守富贵,不触犯刑法罢了。 上柱国、成阝国公梁士彦,上柱国、杞国公宇文忻,柱国、舒国公刘昉等人,在我刚受命为帝时,都出了大力。 为感谢他们的功劳,他们都荣高禄重。 我对他们好,爱他们也深,朝夕与他们喝酒交谈,他们都很了解我的心。 但他们心如沟壑一样深,志如豺狼一样狠,不感激朝廷的大恩,忽然谋划造反作乱。 梁士彦从小时起就爱胡说八道,他自称有看相的说他正当天命,六十岁以后会作皇帝。 刚平定尉迟迥,他暂居相州时,就有反叛之心,这是路人都知道的。 我就派人代替他,不声张他的罪过。 入京之后,他的叛逆之意转而更深。 宇文忻、刘昉之徒,说愿扶持他。 梁士彦答应率领僮仆造反,日期已经不远,想在蒲州起事。 他们准备切断河桥,守黎阳之关,塞河阳之路,抢劫调往京师的布匹以作牟甲,招募盗贼以作战士。 去吃军饷的人,也说很容易招集。 他们轻视朝廷,嗤笑我,自称一朝奋发造反,无人可阻挡。 其次子梁刚,常常苦苦劝阻;第三子梁叔谐,大大予以鼓励。 我听到消息后,还怕冤枉他们,滥杀无辜,于是授士彦为晋州长官,想看看蒲州的真情。 士彦得到任命很高兴,说是老天相助。 宇文忻和刘昉等人,也都及时来庆贺。 宇文忻往日平定邺城,因此骄傲得不得了,他已位极人臣,还恨赏赐太差,说:“我如想造反,还担心不能成功?”他的怒色忿言,所到之处都在流传。 我深念其功,不计较其无礼,授他武侯,让他领兵,让他作干将,当心腹。 宇文忻秘密定下反叛的计谋,甚至在宫廷之中树结党羽,奏请朝廷,让他的很多亲友入宫当宿卫。 我推心待人,言必照准。 他仍不停止叛乱图谋,心迹渐渐显示出来。 于是解除他掌管禁兵的职权,让他改悔。 但他反志不成,心里更加郁结,于是与梁士彦情意偏厚,他们邀请神明,誓不负约。 他们一起谋反,一见面就谋划,把河东交给梁士彦,自己管关右。 蒲津之事,即望从征,准备两军结合,而成纵横之势,然后北破晋阳,回来夺取皇位。 刘昉入佐相府以后,就为非作歹,他曾三次出事,有两回都是他妻子出面负责。 他常说,他的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姓刘的应该当帝王,当一万日天子。 我教导他,引导他,告诉他利害,常常原谅他,望他改过。 他口里请求让他自新,心里一如往日。 他也与梁士彦感情很深,他的叛逆之心相同,彼此都很了解。 他曾与梁士彦谈论太白星所犯,问东井之间事,盼望秦地叛乱;访轩辕之里,希望皇宫里发火灾。 只等待蒲坂事发,想在关内接应叛军。 这些反贼的计策,真是千端万绪。 只是宇文忻和刘昉,名利、地位都很高,怎肯北面称臣于梁士彦?原是各怀不逊,谋划造反,一旦造反得逞,就会互相吞并。 人的奸诈,到了如此地步!虽然国家有刑法,他们罪大恶极,不应赦免,但我想到草创之初,他们都表现出忠诚,因此我心里很怜悯他们,不忍心用极刑。 梁士彦、宇文忻、刘昉,身为谋首,叔谐赞成其父谋反,义实难容,都已到极点。 梁士彦、宇文忻、刘昉的兄弟叔侄,特别饶恕他们的性命,有官职的去职为民。 梁士彦的小子女、宇文忻的妻子、女儿和小儿子都释放。 士彦、叔谐的妻妾及家产、田地、房屋,宇文忻、刘昉的妻妾及家产、田地、房屋,全部没收归官府。 士彦、刘昉两家,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全部流放到远方。 上仪同薛摩儿,是梁士彦的老朋友;上柱国府户曹参军事裴石达,是梁士彦的部下,他们的谋反情状和叛逆野心,都告诉了他们。 薛摩儿听说谋反事,还与之应和,都不报告,应处以大辟之刑。 但因为一问他们就承认并揭发了问题,可以免除他的官职,免于一死。 我登基称帝,到现在六年了。 我只是白白地忙于政事,但教化却未融洽。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辗转思念,的确深深地叹恨!临刑时,到了朝廷上,宇文忻见了高赹,向他叩头求哀。 刘昉勃然大怒,对宇文忻说:“事已如此,何必去叩头!”于是被杀,全部家产被没收,家人没官为奴。 几天后,皇上穿着丧服到射殿,把刘昉、宇文忻、梁士彦三家的家产全部放在前面,令文武百官射取之,以为鉴戒。 ○郑译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 祖父郑琼,魏国的太常。 父亲郑道邕,北周的司空。 郑译很有学问,又通晓音乐,善于骑射。 郑译的堂祖父、开府郑文宽,娶魏国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后的妹妹。 平阳公主没有儿子,周太祖就让郑译过继给她家。 因此,郑译小时就被周太祖亲近,总让他与太祖诸子玩耍。 十几岁时,郑译曾到相府司录李长宗处,长宗当众与郑译嬉戏。 郑译老着脸对长宗说:“明公您的地位、声望都不轻了,人们都看着您,您却这样玩耍嬉戏,这不是丧德吗?”长宗很奇异。 郑文宽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郑译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北周武帝时,郑译开始当给事中士,后任银青光禄大夫,转任左侍上士。 他与仪同刘日方总在皇上身边。 郑译那时死了妻子,周武帝令郑译娶梁国的安固公主。 武帝亲总万机后,以郑译为御正下大夫,继而转任太子宫尹。 当时太子大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常劝武帝废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里总是不安。 此后武帝下诏,让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于是私下里对郑译说:“秦王是皇上的爱子,乌丸轨是皇上的宠臣。 我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苏被废、被杀的事呢?”郑译说:“愿殿下弘扬仁孝,不失为子之道而已,不要为别的事担心。”太子以为然。 破贼以后,郑译因功劳最大,赐开国子爵,食邑三百户。 后来因他与皇太子过于亲近,武帝大怒,削职为民。 太子又召他去,郑译仍像过去那样与太子亲近。 他因此对太子说:“殿下何时可得天下?”太子高兴,而更加亲近他。 武帝去世后,太子继位,这就是周宣帝。 宣帝越级提拔郑译当开府、内史下大夫,封他为归昌县公,食邑一千户,委他以朝政。 不久他升任内史上大夫,晋爵为沛国公,食邑五千户,又封他儿子郑善愿为归昌公,郑元琮为永安县男,又让他监修国史。 郑译很专权。 当时宣帝巡幸东京,郑译擅自将官府的建材据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 因此他又被削职为民。 刘日方多次对宣帝说,劝重新起用他。 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 下诏让他兼管内史事。 起初,高祖杨坚与郑译有同学之谊,郑译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与他倾心交好。 到这时,高祖被宣帝忌恨,心里不安,曾在深巷子里私下对郑译说:“我早想出京去辅佐藩王,这是你很清楚的。 我冒昧地把这托付给你,请稍稍给我留点意。”郑译说:“凭着你的功德、威望,天下归心。 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记?有机会我会马上说的。”当时,将要派郑译南征,郑译请派元帅。 宣帝说:“你的意思怎样?”郑译回答说:“若定江南,不是贵戚大臣不能镇住。 可让隋公杨坚去,暂且让他当寿阳总管,以监督军事。”宣帝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下诏以高祖为扬州总管,郑译发兵,与杨坚相会于寿阳,以讨伐陈国。 他们走了一些日子了,宣帝病了,于是与御正下大夫刘日方商议,带隋公回京受托。 继而郑译宣诏:文武百官都受高祖节度。 当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官商议,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 宇文仲已到宣帝宝座跟前,郑译知道了,马上率领开府杨惠及刘日方、皇甫绩、柳裘一起入宫。 宇文仲与颜之仪见了郑译等人,很惊愕,犹豫一会,想出宫去,高祖因便抓了他们。 于是假传圣旨,又以郑译为内史上大夫。 次日,高祖为丞相,授郑译为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 高祖为大冢宰后,总理万机,以郑译兼任天官都府司会,总管六府诸事。 郑译出入于高祖卧室之内,高祖对郑译,言无不从,赏赐的玉帛不计其数。 郑译每次出入,都带着甲士。 授郑译之子郑元王寿为仪同。 当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造反作乱,高祖对郑译更加亲近、礼遇。 继而升他为上柱国,恕他十次死罪。 郑译生性浅薄,不管政务,但贪赃求货。 高祖悄悄地疏远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废掉他、放逐他。 于是悄悄地告诉他的下级不要把什么事告诉郑译。 郑译还坐在大厅上听事,却没什么事要他处理。 郑译害怕了,叩头请求免职,高祖宽解他,以礼待他。 高祖受禅后,郑译以上柱国和公爵的身份,回到他的府第,高祖给他的赏赐很多。 又把他的儿子郑元王寿的爵位升为城皋郡公,食邑二千户;郑元王旬为永安男爵。 又追赠郑译的父亲和亡兄两个人都当刺史。 郑译因被疏远,悄悄地叫来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帮助。 他的奴婢上告郑译搞旁门左道。 皇上对郑译说:“我没有对不起你,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郑译无话回答。 郑译又与他的母亲分居,被司法部门弹劾,因此被削职为民。 皇上下诏书说:“郑译的好计谋,我再也听不到了。 他买狱卖官,沸沸扬扬,灌满了我的耳朵。 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杀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 杀他、留他都不好,应该赐他一本《孝经》,让他熟读。”让他与他母亲一起居住。 不久,有诏书让郑译参加撰写法律,又授他开府、隆州刺史。 他请求回京治病,有诏书调他回京,皇上在礼泉宫见他。 皇上赐宴,与他一起喝酒,很高兴,因此对郑译说:“贬退你已很久了,我心里很挂念、怜悯你。”于是恢复他沛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官职。 皇上对侍臣们说:“郑译与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难的时候,他帮我说话。 想到这些,我哪天忘记过?”郑译因此持酒敬皇上。 皇上命内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诏书,高赹开玩笑对郑译说:“笔干了。”郑译回答说:“我出为刺史,拄着拐杖回来,没得到一个钱,用什么给你润笔?”皇上大笑。 不久,有诏让郑译参加讨论音乐之事。 郑译以为,北周七声废缺,从大隋受命以来,应该用新的礼乐,另外修定七始,名叫《乐府声调》,总共八篇。 上奏皇上,皇上赞扬了他。 不久郑译升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诏回京到太常制定音乐。 他前后所论音乐之事,都记在《音律志》里。 皇上慰劳郑译说:“律令是你定的,音乐又是你校正的。 礼、乐、律、令,你定了三种,的确值得赞美呀!”于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开皇十一年(591),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皇上派使者去吊唁他。 谥号叫“达”。 他儿子郑元王寿继承爵位。 炀帝刚即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废除。 但因郑译是佐命开国的元勋,有诏追改封郑译为莘公,让元王寿袭爵。 ○柳裘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是齐朝司空柳世隆的曾孙。 祖父柳琰是梁朝的尚书左仆射。 父亲柳明,太子舍人、义兴太守。 柳裘年少时就很聪明,一二十岁就有美名,在梁朝时曾先后做过尚书郎、驸马都尉。 梁元帝被北魏军队包围时,派遣柳裘到魏朝救和。 不久江陵沦陷,柳裘于是到关中。 北周明帝、武帝年间(557~578),柳裘从麟趾学士一直升到太子侍读,封为昌东县侯,后升天官府都上士。 周宣帝即位,拜柳裘为仪同三司,由昌乐县侯加封为昌乐县公,转任御史大夫。 等到周宣帝无力临朝时,柳裘留在宫中,与刘日方、韦..、皇甫绩同谋,召高祖总理朝政。 高祖坚决推辞。 柳裘进言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情已经这样,应早定大计。 上天给您您不去拿,反受惩罚,假如犹豫不决,恐怕贻误时机而后悔不及。”高祖听从了柳裘的建议。 升柳裘为上开府,拜内史大夫,委之以机密大事。 等到尉迟迥反叛时,天下骚乱,并州总管李穆五心不定,高祖令柳裘去劝说李穆,柳裘拜见李穆,晓之以利害,李穆大喜,于是归附高祖。 后柳裘因出使有功,高祖赐他彩缎三百匹、金九环带一腰。 当时司马消难屯兵安陆,高祖又令柳裘去游说司马消难,柳裘未到时司马消难已投靠陈朝。 高祖就令柳裘留在淮南作官,赏赐许多马匹和杂物。 开皇元年(581),柳裘进位大将军,拜为许州刺史。 柳裘为官清廉,官吏和百姓都拥戴他。 后调任曹州刺史。 这以后高祖想起柳裘定策的大功,想给他加官晋爵,将要征召他时,高祖回头问朝中大臣说:“曹州刺史柳裘什么时候入朝?”有大臣回答说:“今年冬天。”高祖于是作罢。 不久柳裘去世,高祖悲伤了很久,谥他“安”,儿子柳惠继承爵禄。 ○皇甫绩韦纮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 祖父皇甫穆,魏国的陇东太守。 父亲皇甫道,北周的湖州刺史、雍州都督。 皇甫绩三岁就成了孤儿,为外祖父韦孝宽所养育。 他曾与诸位表兄下棋,韦孝宽因他懒于学业,对他很严,但可怜他是孤儿,年纪又小,特别原谅他。 皇甫绩叹气说:“我没有父母教训,养在外祖父家,如不克己律己,自我勉励,怎能成人?”他十分激动,让别人打他三十棍子。 孝宽听说此事,对着他流泪。 他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书史书。 北周武帝在当鲁公时,引皇甫绩为侍读。 建德初,他转任宫尹中士。 周武帝曾在云阳宫避暑,当时周宣帝为太子、监国。 卫刺王造反作乱,京城城门已关上了,百官多有逃遁者。 皇甫绩听说大难,急忙赴难,在玄武门遇上皇太子。 太子下楼来,拉着皇甫绩的手,悲喜交集。 武帝听说此事,嘉奖皇甫绩,升他为小宫尹。 宣政(578)初,录他前后功勋,封他为义阳县男爵,授他为几伯下大夫,累功转任为御正下大夫。 周宣帝去世后,隋高祖总理万机,皇甫绩对此有功,这事记载在《郑译传》里。 升为上开府,转任内史中大夫,晋爵为郡公爵,食邑千户。 不久授他为大将军。 开皇元年(581),出京任豫州刺史,增加食邑,连前总共二千五百户。 继而授他为都官尚书。 几年后,转任晋州刺史。 将赴任,跪拜高祖说:“我实在平庸,见识浅,对国家无益。 因此常想赴难以报国家的大恩。 现在陈国还在,按我看来,有三个条件,可以灭他。”皇上问其缘故,皇甫绩回答说:“以大吞小,这是一;以有道伐无道,这是二;接纳陈国的叛臣萧岩,对我国有供词,这是三。 陛下若命鹰扬之将,我请求参加其中,出点头发丝那么大的小力。”皇上嘉奖其壮志,慰劳他,而打发他去。 平定陈国后,授他为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造反,苏州州民顾子元发兵响应,因此让他进攻皇甫绩。 两边相持了八十天。 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冬至日,派人送上牛肉和酒。 皇甫绩在给顾子元的信里说:“皇上承受天命,与神灵相通,受禅于北周,抛弃干戈。 大隋国东边超过了蟠木,东方朔也未去过;西边包括了流沙,张骞都没去过;北边到黄龙府之外,与各酋长来往;南边到了葱岭、榆关,那里的百姓下跪,请求派官吏去治理。 金陵的百姓,死而复生;吴郡、会稽的臣民,白骨上又出生了肉。 你们只应感恩戴德,放声歌唱,怎能够自比疯狗,反咬主人。 你不是我的臣民,何必尽上酒之礼?我是大隋国的将领,何必与你搞外交?即便是易子析骸,也未能相告,何况你是足食足兵,高城深沟,你只需坐待援兵,对付我就绰绰有余了,何必劳你学着轻薄的风俗,说些假话,想阻拦我这个忠臣的心,白白地想迷惑我军骁雄的大志呢?想用这些来指望我们放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你要好好地想想你的活路,并晓谕百姓,如能迷途知返,现在还不晚。”顾子元得到书信,就在城下叩头认罪。 杨素的援兵也到了,合兵打破了叛军。 授皇甫绩为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不久因病请求退休,有诏调他回京,赐他御药。 宫中的使者去看望他,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谥号叫“安”。 他儿子皇甫亻思继承爵位。 大业年中(605~616),皇甫亻思官至尚书主爵郎。 ○卢贲 卢贲字子征,涿郡范阳人。 父亲卢光,北周国的开府、燕郡公。 卢贲略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颇有所知。 北周武帝时,卢贲袭爵为燕郡公,食邑一千九百户。 后来历任鲁阳太守、太子小宫尹、仪同三司。 平定北齐有功,增加食邑四百户,转任司武上士。 当时隋高祖为大司武,卢贲知道高祖是非常人物,与他深深地交结。 周宣帝继位后,加授卢贲开府。 高祖刚受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群情还不一致。 高祖就把卢贲引到自己身边。 高祖将到东宫去,文武百官都不知他的去向。 高祖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来百官,对他们说:“想求富贵的,就跟我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想跟着去,有的想离开。 卢贲率兵赶到,大臣都不敢动。 高祖出崇阳门,到了东宫,东宫守门的卫士不让进去。 卢贲晓谕他们,仍不行。 卢贲张目呵斥,卫士才让开。 继而高祖才得进东宫。 卢贲总是守卫在高祖身边。 后高祖问他,他说:“周朝的气数已完了,天人之望,实归于明公您。 望早点应天顺民。 天给您,您不要,就会反受其咎。”高祖深以为然。 高祖受禅后,命卢贲清点宫中,主管守卫。 卢贲于是上奏,更改周代的旗帜,另取好名。 其青龙旗、驺虞旗、朱雀旗、玄武旗、千秋旗、万岁旗等旗名,都是卢贲取的名。 不久授他散骑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左领军、右将军。 当时高赹、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心里很不服气。 柱国刘日方当时被疏远猜忌,卢贲因此劝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人,谋划废了高赹、苏威,五个人共同辅佐朝政。 又因晋王杨广是皇上的爱子,谋划废立太子。 又私下里对皇太子说:“卢贲想拜谒殿下,又怕皇上谴责,请明白我的区区之心。”计谋泄露,皇上穷追此事。 刘日方等人把罪过全推在张宾、卢贲身上。 大臣们上疏要处死这两个人。 皇上因他们是创业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杀他们,把他们都削职为民。 张宾不久就死了。 一年多后,卢贲恢复爵位,任检校太常卿。 卢贲因古乐宫悬七八,损益不同,历代的通儒,又没个一致的说法,于是上表说:“殷商人以前,通行用五音。 周武王灭商,得到鹑火、天驷之应,其音于是用七种。 汉代,又加上应钟,所以十六枚而在一..。 郑玄注《周礼》,以二八十六为..。 这样,那么七音、八音的意义,由来很久远了啊。 但世有沿革,取舍不同。 到了北周武帝,又改为用七音,以林钟为宫。 那音乐,是治天下的根本,所以移风易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 因此吴公子季札观乐而辨别兴亡。 那么,音乐是动天地、感鬼神的。 情发于心中,变为声音,治乱就会相应表现出来。 北周武帝以林钟为宫,大概是周代将亡的征兆。 而且林钟是黄钟派生的。 黄钟是君,而在臣之下,明明是大隋得天下的征兆。 又,阴是臣,而居君位,更显出我隋皇帝登基的吉祥。 这实在是冥冥之中的事与人事相符,与一般的人事无关。 伏请陛下治理天下,道逾前王,功成作乐,比以前更加灿烂。 我听说,五帝不相沿袭音乐,三王不相沿袭礼仪,这大概是因为要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之道。”皇上最后听了他的,就改七音为八音,以黄钟为宫。 有诏令卢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北周、北齐音律。 不久,授卢贲为郢州刺史,继而转任虢州刺史。 后任怀州刺史,挖沁水东流,名叫“利民渠”。 又流入温县,名叫“温润渠”,以灌溉盐碱地,百姓靠渠得利。 几年后,转任齐州刺史。 百姓闹饥荒,粮价猛涨。 卢贲不让别人卖粮,但自己却去卖,因此被削职为民。 后来,卢贲随皇上到东都洛阳。 皇上闲谈时对卢贲说:“我刚当大司马的时候,你对我推心置腹。 我当丞相后,你常在我身边。 我与你可以说是老朋友了。 你若没有过错,地位当与高赹相同。 因你与叛逆交好,因此废了你。 但我念你往日的交情,又恢复你当州牧的地位,你怎么不思报效,到了这种地步?我不忍心杀你,这是枉法行私罢了。”卢贲拜伏谢罪,有诏恢复原职。 几天后,与皇上交谈时,有违皇上旨意。 他又自叙功绩,口出怨言。 皇上大怒,对群臣们说:“我将给卢贲一个州,我看他不能再重用了!”后来,皇太子为他说:“这些人都有佐命开国之功,虽然他们品性轻薄,但的确不能抛弃他们。”皇上说:“我抑屈他,是想保他的性命。 没有刘日方、郑译和卢贲、柳裘、皇甫绩等人,那么我就不会到今天这个样子。 但这些人都是反复无常的家伙。 在周宣帝时,他们凭着无赖而得宠。 到宣帝病重时,颜之仪等人请求用宗室的王爷辅政,这些人行诈,宣帝才让我辅政。 我想治天下,他们又想捣乱。 所以刘日方谋反于前,郑译为巫惑于后。 像卢贲这些家伙,心里总是不满的。 用他们吧,他们又不谦逊;不用吧,又会招来他们的怨恨。 是他们难得让人信任,不是我抛弃他们。 众人见了这些,也许有人私下议论,说我对不起功臣,其实不然。”苏威进言说:“汉光武帝欲保全功臣,都用列侯之位而让他们入朝。 皇上仁爱,再用此法来安顿他们吧。”皇上说:“行。”于是废卢贲于家。 卢贲这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推荐古诗:
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
夜雨(早蛩啼复歇)、
不第后赋菊、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西施咏、
念奴娇(萧条庭院)、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寒月吟(夜起数山川)
推荐诗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山无陵,江水为竭、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能 什么都不会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位充数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