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七次迁居

位置:搜成语 > 诗词大全> 郑思肖七次迁居

郑思肖七次迁居

查看郑思肖全诗

  连江郑氏的先世可谓源远流长,据《郑所南文集·先君菊山翁家传》记载,郑姓得于周宣王母弟受封之后,至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分派入闽,居于连江透堡东导村,至郑思肖生活的南宋末年,为时已十余世。

第一次迁居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郑思肖的父亲郑菊山携眷出闽,来到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定居。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郑思肖诞生于杭州西子湖畔。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14岁的郑思肖随父举家徙居苏州,寓居苑桥,此年,郑思肖考中秀才,遵父命开始了游学四方的人生旅程。  郑思肖在寓居苏州的岁月里,偏安一隅、日见衰弱的南宋王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秋。因战乱频仍,时局的艰危,家境的贫寒,使得郑思肖在苏州居无定所,屡屡搬迁。据郑思肖的《三膜堂记》载,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曾七次迁居。迁徙期间,每居一处,长则十年,短的仅仅居住一年,就开始迁居,可见当时的时局之动荡。  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年),也就是郑家迁居苏州的第二年,内侍董宋臣弄权纳贿,无恶不作,人称“董阎罗”。此年,在苑桥仅仅居住短短的一年,郑思肖就随父由苑桥迁居条坊巷,这是郑思肖在苏州的第一次迁徙。郑思肖在条坊巷度过了十年的青春岁月。此间,郑思肖的父亲郑菊山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病逝,葬于苏州长州县西北三十里甑山西陇。此年,郑思肖22岁。

第二次迁居  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宋廷加封贾似道为太师,进封魏国公,世称“师臣”,此年郑思肖25岁。由于父亲的去世,郑思肖家道更加贫困,加上时局的动荡,使得年轻的郑思肖无法在一处一地过平静的生活,只好再次搬迁。郑思肖与母亲又由条坊巷迁往黄牛坊桥地方居住,这是郑思肖的第二次迁居。

第三次迁居  咸淳五年,即至元六年(1269年),宋廷以李庭之为两淮制置大使兼知扬州。这一年,郑思肖由黄牛坊桥迁居采莲巷,这是郑思肖的第三次迁居。

第四次迁居  在采莲巷居住期间,郑思肖完成了自编的《心史·咸淳集》诗文。采莲巷居住整整一年后,咸淳六年,即至元七年(1270年),郑思肖第四次进行搬迁,由采莲巷迁往仁王寺。

第五次迁居  咸淳七年,即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蒙古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年,郑思肖由仁王寺搬迁至双板桥居住,这是郑思肖的第五次迁居。

第六次迁居  咸淳十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七月,宋度宗病死,其子赵顕接位,是为恭帝。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是年,元兵大举入侵,叛将吕文焕同伯颜趋鄂州,叛将刘整同博罗欢趋淮西。于是,郑思肖又从双板桥迁往望信桥居住,这是郑思肖的第六次迁徙。是岁十二月,苏州沦陷,郑思肖作《陷虏歌》(又名《断头歌》)既鞭挞了元统治者的野蛮残暴,更骂尽了古今天下许多无耻变节之人。在望信桥寓所,郑思肖开始了《心史·大义集》的诗文创作。  宋端宗景炎元年,即至元十三年(1276年)三月,宋恭帝被元军俘虏北去。五月,益王赵罡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九月,郑思肖的母亲病故。景炎二年,即至元十四年(1277年)郑思肖誓不降元,不承认元朝统治。因此,他的《心史》完成,但仍冠所“德祐”年号。他在自己的画像上题赞曰:“不忠可诛,不孝可斩,可悬此头于洪洪荒荒之表,以为不忠不孝之榜样。”

第七次迁居  宋端宗景炎三年,即宋帝昺祥兴元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一月,张弘范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袭击文天祥,文天祥兵败被擒。是岁,郑思肖自望信桥迁居皋桥,继而又复迁望信桥,这一年,郑思肖38岁,完成了《心史·大义集》的编纂。郑思肖14岁移居苏州,78岁终老,在郑思肖64年的寓居生涯中,前24年间共有七次迁居,先是居于苑桥,后迁往条坊巷、黄牛坊桥、采莲巷、仁王寺、双板桥、望信桥、皋桥,旋即又复迁望信桥。  “飘零书剑十年吴,又见西风脱尽梧。万顷秋生杯后兴,数茎雪上镜中须。晴天空阔浮云尽,破屋荒凉俗梦无。唯有固穷心不改,左清右史足清娱。”郑思肖的这首《飘零》诗,正是郑思肖在苏州数十年动荡生活的真实写照。郑思肖一生悲苦凄凉。他22岁失父,36岁丧母,有一个妹妹,出家为尼,下落不明。郑思肖把仅有的一点家产捐给寺院,并接济穷困的四邻乡亲。78岁时“疾亟”,属其友唐东屿为画一牌位,曰:“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语讫而卒。

推荐古诗: 送贺宾客归越送柴侍御春日上方即事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宿野庙(众响渐已寂)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忆游红月

推荐诗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解之缘  缘:缘分。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