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āi lì 意思:(哀丽,哀丽)悲恻绮丽。 ▶《南史•柳恽传》:“﹝柳恽﹞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着《述先颂》,申其罔极之心,文甚哀丽。” ▶明·陈子龙《善哉行》之二:“吐音哀丽,激发中肠。”
读音:āi dàn 意思:(哀弹,哀弹)犹哀弦。指悲凄的弦乐声。 ▶晋·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 ▶唐·韩愈《龊龊》诗:“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宋·秦观《黄楼赋》:“发哀弹与豪吹兮,飞鸟起而参差。”
读音:āi jiā 意思:悲凉的胡笳声。 ▶北周·庾信《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 ▶明·顾有孝《感兴》诗:“哀笳不与魂俱断,清漏偏将恨此长。”
读音:āi fèn 意思:(哀愤,哀愤)悲哀愤懑。 ▶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宋·王谠《唐语林•识鉴》:“晋难兴,终《止息》于此,其音哀愤而谯杀。”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向杲》:“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 ▶彭芳《保路运动》:“万众哀愤,祸机四伏。”
读音:āi dùn 意思:(哀顿,哀顿) 1.犹困苦。 ▶《晋书•解系传》:“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 2.悲伤。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二:“﹝犬﹞迳还南康县旧邸,以爪掊地,哀顿不已。” ▶辽·懿德皇后《绝命词》:“顾子女兮哀顿,对左右兮摧伤。” 3.谓风格沉郁顿挫。 ▶宋·苏舜钦《题<杜子美别
读音:āi cǎn 意思:(哀惨,哀惨) 1.指居父母之丧。 ▶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 2.悲痛凄惨。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他两箇﹞放声大哭,就是哭爹哭娘,从没见这般哀惨。” ▶萧红《夜风》四:“﹝长青﹞用哀惨的声音唿着他的妈妈。”
读音:āi yòu 意思:哀猿。指凄清的猿啼声。亦指悲啼之猿。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乘月听哀狖,挹露馥芳荪。” ▶唐·韩愈《县斋读书》诗:“哀狖醒俗耳,清泉洁尘襟。” ▶唐·李德裕《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层峦未升日,哀狖宁知旦?”
读音:āi yuè 意思:(哀籥,哀钥)指悲伤的乐声。籥,古管乐器。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忆崑园之悲调,慨伶伦之哀籥。”
读音:āi zhào 意思:(哀诏,哀诏)帝王崩后,嗣君布告国中的诏书。 ▶《何大复先生集》附录《皇明名臣言行录》:“乙丑,奉敬皇帝哀诏下云南。”
读音:āi xīn 意思:悲伤的心情。 ▶《礼记•乐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谯以杀。” ▶宋·何薳《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言其哀心未忘也。” ▶明·杨慎《天一生水》:“﹝鲍景祥曰﹞人之一身,贪心动则津生,哀心动则泪生。”
读音:āi jí 意思:谓声调悲凉激越。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荀勗改悬,声节哀急。”
读音:āi jiù 意思:悲痛。多指居丧。 ▶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诗:“慈母沉哀疚,二胤纔数龄。” ▶宋·王安石《与郭祥正太博书》之二:“虽在哀疚,把玩不能自休。” ▶明·李东阳《与杨邃庵书》:“僕哀疚以来,百事都废。”
读音:āi jù 意思:(哀惧,哀惧)悲伤恐惧。 ▶《史记•梁孝王世家》:“景帝哀惧,不知所为。” ▶唐·牛僧孺《郭元振》:“今父母弃之就死,惴惴哀惧。” ▶清·王拯元《嬃碪课诵图序》:“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读音:āi juàn 意思:怜悯眷顾。 ▶唐·杜甫《大雨》诗:“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读音:āi huāng 意思:凄清;悲凉。 ▶晋·成公绥《啸赋》:“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 ▶宋·王安石《与郭祥正太博书》之三:“哀荒未能剧论,当俟异时尔。”
读音:āi kǔn 意思:指悲哀沉痛的情思。
读音:āi mǐn 意思:(哀闵,哀闵)怜惜;同情。闵,悯。 ▶《汉书•匡衡传》:“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 ▶宋·苏洵《与吴殿院书》:“惟君侯一人,独为哀闵。” ▶明·李贽《读史•招魂》:“宋玉哀闵屈原放逐,恐其魂魄离散……假巫语以招之。”
读音:āi qú 意思:犹哀毁。 ▶《新唐书•窦抗传》:“﹝抗﹞居丧哀癯过常。” ▶宋·王安石《李君夫人盛氏墓志铭》:“夫人事舅姑以孝闻,持丧哀臞。”
读音:āi sù 意思:犹言哀痛无饰。 ▶《礼记•檀弓下》:“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 ▶郑玄注:“哀素,言哀痛无饰也。凡物无饰曰素。”
读音:āi qióng 意思:同“哀茕”。 《陈书•世祖纪》:“朕以寡昧,嗣纂洪业。哀惸在疚,治道弗昭。”